细数《但丁密码》中出现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初期的艺术经典(多图)

一个正儿八经的艺术史人看完这部片后又激动了一下,这完全是艺术史之旅!太激动了,趁着放假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出现在电影镜头中的作品,在艺术史的角度给大家梳理一下,从旁也补充一些知识,让大家可以更好理解这个背景。至于电影怎么样嘛,个人觉得打开了一个窗口~

(轻微剧透+超多图预警!)

Why Dante?为什么是但丁?

电影剧照

先来看看但丁的帅气样子!是不是跟面具长得还蛮像!

面具真实存在吗?真实存在的!连个样貌都是和但丁一毛一样的样子。

波提切利画1495年的《但丁》肖像,私人收藏

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是中世纪意大利的主要诗人。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之一的他,是一位杰出的散文作家、理论家、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1265年6月,但丁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流亡海外。

当时,当大多数诗人和作家用拉丁语写作时,但丁却使用口语写作,启发了后来的另外“二杰”——彼特拉克、薄伽丘。因此,他影响了意大利文学的发展进程,因此他经常被称为“意大利语言之父”。他的文学作品奠定了现代意大利语的基石,也成为了文艺复兴重要的源泉。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记住上面这句话!)

然而,在政治对手的阴谋下,他不得不在流亡中度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徒劳地渴望回到佛罗伦萨;但在意大利拉文纳去世,享年56岁。

但丁死亡面具,现存维奇奥宫

但丁的死亡面具跟但丁还是很相似。人们都一直认为这个死亡面具是在但丁去世后直接戴在他的脸上的。学者特地研究了乔托画的但丁肖像、随葬面具和但丁的头骨之间的比例和对应关系后,证明它的面容确实是一样的。

事实上,面具的制作时间要晚于但丁逝世的年份,这是一个复制品,这个面具应是在原来的身体葬礼面具上模印的石膏复制品,但现在葬礼面具已经不见了,因此死亡面具也可以说是代表了但丁的原貌。

电影剧照

而但丁的《神曲》之所以厉害的原因在于,《神曲》对意大利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改变了语言中的时间顺序,将因果关系换了一个位置。因此,在诗中使用的许多词语都慢慢脍炙人口,变成了是意大利语口语中很常见的惯用语,比如“Let us not talk of them; but look and pass!”

但丁在展示着他的作品《神曲》

《地狱》篇(Inferno)是但丁创作于14世纪的三集史诗《神曲》的第一部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在内容上,《神曲》其实以但丁半自传体的形式,他以“幻游”的方式,以自己为主人公,以第一人称记录了个人到地狱以及天堂之间的游历。他塑造了一个世界,里面包含着地狱、炼狱和天堂,而这虚构的三界故事其实都是对意大利现实社会的折射。

地狱(9层):寓意人类由犯罪、受苦而失望。

炼狱(7层):由信心而涤罪。

天堂(9层):由爱而获救赎。知识、理性和智慧,可到达幸福之门,唯有信心和爱,引导人进入天堂。

电影剧照

影片中提到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代表画家)的画便是这一张,作为《地狱》的首批地图之一,是波提切利的90幅插图系列中的其中一张,在1480年代受洛伦佐·德·美第奇的委托制作了这些插图。当然,原作中没有富豪添加那行字。

波提切利,1480-1490年绘画《地狱》剖面图

这里也顺带一提波提切利,可以说是但丁的死忠粉之一!他是文艺复兴早期的重要艺术家,一向以清新脱俗的画风吸引人,最为著名的是《维纳斯的诞生》、《春》等(在此不放图了大家感兴趣自己搜吧,你肯定见过的)。

他画过很多但丁《神曲》的插图,因为在波提切利晚期时表现出对《神曲》极大的兴趣,用近20年时间创作了92幅插图。

波提切利在画作中的自画像形象

实际上,不只是波提切利,后世还有很多读者受到《神曲》启发,很多艺术家都画过地狱的结构图。这变成了艺术家都极其痴迷于其中的一种绘画题材。

Joannes Stradanus在1587的地狱剖面图版本(铜版画)

就这样,让我们跟随但丁,在诗人维吉尔的指引下穿越天堂和地狱吧!

你跟着我走,让人们说去吧:

你要像坚塔一样屹立着,任凭风怎样吹,塔顶都永不动摇。

——《神曲》


佛罗伦萨 Firenze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电影开篇就用兰登的视觉,来给大家揭开佛罗伦萨,他看了一眼窗外,马上就问,为什么是在佛罗伦萨?

来看看这一张关于但丁《神曲》的画作,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是佛罗伦萨。

在图像中,但丁左边的是炼狱和地狱,右边是佛罗伦萨城,代表着天城。

Domenico Di Michelino,1465年绘画的《但丁与三重国度》,现存主教座堂博物馆

在左边,我们看到罪人下地狱,被恶魔所困扰,下面可以看到魔鬼在燃烧。在但丁背后是炼狱,炼狱有七个层次,数字七指的是七宗罪。而山顶上是天堂,以亚当和夏娃为代表。在天城,你可以看到佛罗伦萨的百花大教堂等建筑,也是我们接下来会在电影里看到的。

顺便提一下,兰登是如何看一眼窗外就判断这里佛罗伦萨的?有两个重要建筑:

电影剧照

答案:维奇奥宫(左)、百花大教堂(右),这两个都是佛罗伦萨城的象征

美丽的佛罗伦萨

接下来,我们将跟随兰登在佛罗伦萨见证文艺复兴的兴起与繁荣!

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当时的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称为“文艺复兴”,提倡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来抵抗宗教的压制。

笔者在网络上找了张地图,将接下来的提到的建筑都标注上:

一、巴迪亚教堂 Badìa Fiorentina

电影一开篇佐布里斯特被追逐并自杀坠亡的镜头,就是发生在巴迪亚教堂的塔楼楼顶。

电影剧照

巴迪亚教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和修道院,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中心的Proconsolo街。但丁小时候住的故居就在教堂对面,直到1910年重建作为但丁博物馆。这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景点,游客不算特别多。

左边塔楼建筑为巴迪亚教堂(由于建筑物遮挡没找到全貌图)

二、 罗马石门 Porta Romana

电影中来到“大堵车”这里,这个枢纽位置是佛罗伦萨西南部的罗马石门遗迹。

罗马石门修建于1326年,从公元前15-30年的第一组城墙,到16世纪中期的最后一组城墙,在经历了城市的各种扩张和收缩之后,几个世纪以来,为了保卫这座城市,建造了多达五六种不同的城墙设计。

电影剧照

如今,最后的城墙只剩下奥尔特拉诺地区的南部这一小部分。门口草坪上还有一尊雕塑。

三、 波波利花园 Giardino di Boboli

● 波波利花园是皮蒂宫内的花园,占地面积很大,是意大利最美的花园之一。花园采用西欧全对称的文艺复兴风格,这里是以前美第奇家族的贵族们用来邀请宾客前来玩耍的地方。它建于16世纪中叶,为当时佛罗伦萨和整个托斯卡纳统治者科西莫·德·美第奇一世设计。

电影剧照

科西莫一世与当时那不勒斯的西班牙总督的女儿埃莉奥诺拉结婚之后,先住在美第奇家族府邸,后来夫妻俩搬到了科西莫一世大公的办公场所:维奇奥宫(PalazzoVecchio)。

住惯了华丽大宫殿的埃莉奥诺拉觉得住在窄小、简朴的维奇奥宫很压抑,于是拿出自己的嫁妆,斥巨资买下了皮蒂宫和附带的大片土地,皮蒂宫变成了美第奇家的夏季度假别墅,打造成私家花园,波波利花园由此诞生,成为了意式花园的代表之作。

后来美第奇家族后人卡特里娜·美第奇嫁到法国后,在巴黎卢浮宫后面建起的杜乐丽花园,也是参考波波利花园的样式设计的。

波波利花园(网络)

▲在此顺便科普一下强大的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他们整家长达几个世界雄厚的实力使得佛罗伦萨甚至整个意大利都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占主导位置,如果没有这个热爱艺术且富可敌国的家族来统治的话,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面貌。

正是因为这个家族对于人文和艺术如此热爱,才有我们接下来讲到的各种建筑、雕塑、绘画巨作,连著名的米开朗基罗都曾是美第奇家族的御用雕塑家,不得不要感谢一下整个佛罗伦萨的金主爸爸!(送上艺术史人对金主爸爸的此致敬礼)

美第奇家族肖像

当兰登和西恩娜穿行在这些花园中时,他们意识到头顶有一架无人飞机在追踪他们,他们在林道快速穿梭,路过通往波波利花园美丽的主干道——松柏大道 (Viottolone)。

电影剧照

花园内景

● 波波利的布翁塔伦提洞窟入口 (Grotta di Buontalenti):兰登二人跑进了洞窟区的入口,这个地方也叫大溶洞 (Grotta Grande),本来就是个溶洞,用于给波波利花园、旧宫储水、引水,以备旱季没水了。后来弗朗切斯科一世大公决定把实用型蓄水洞完全改建成欣赏型溶洞。

电影剧照

1583-1587年间,布翁塔兰提修改了瓦萨里的原本设计,增加了更多的装饰。在这四年间,逐渐迎来了大师名作,比如米开朗基罗的"四奴隶"雕塑(现在的是复制品,真品在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Bernandino Poccetti给三间内室画上了湿壁画;德·罗西的组雕帕里斯和海伦等等。

大溶洞

第一个房间是牧场的钟乳石、石笋、海绵状岩石,以及大理石和红色斑岩马赛克组成的牧场场景,来自非洲和美洲的动物组雕;第二个房间的装饰更为经典,海绵状岩石凿出壁龛,天花板上带有贝壳和石头组成的几何图案;第三个房间装饰着攀缘藤、玫瑰和束草的格子。各种鸟类栖息在拱顶上,房间的两侧有装饰着贝壳和珍珠母的壁龛。

溶洞内部

由于其极其精致的性质,石窟在18世纪和19世纪多次修复。1908年,米开朗基罗的四位奴隶被转移到学院美术馆,取而代之的是混凝土复制品。

至于电影中这个蓝色小门,平时能否进去还真不知道,应该是要预约,反正笔者没去过🤷♀️

电影剧照

四、瓦萨里长廊Corridoio Vasariano&老桥 Ponte Vecchio

● 瓦萨里长廊(Corridoio Vasariano):电影马上来到长廊里的奔跑,这条长廊是乔治奥·瓦萨里1565年为弗朗切斯科·德·美第奇建造的,全长1200米,用来连接乌菲奇宫和皮蒂宫的,起点就是刚刚的大溶洞蓝色门的入口。这条通道只对私人旅行开放,现在拥有丰富的历史而且充满了令人眩目的艺术藏品。

电影剧照

当时建造的目的其实是作为一条秘道,让弗朗切斯科能够从政府所在地维奇奥宫穿过乌菲齐宫,经过阿尔诺河后回到皮蒂宫内的私宅中。瓦萨里长廊是雨天的一个方便通道,对于上了年纪或者坐轮椅的人而言也很理想,但它还有一个用途,可以让美第奇家族的人完美避开所有可能遭遇暗杀的大街小巷,哈哈。

建在空中的瓦萨里长廊

当然,瓦萨里长廊之所以重要,除了是因为瓦萨里建造以外,这条长廊里展示了无数史诗级世界级的国宝杰作,比如16世纪到现代的如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俄国的夏加尔、荷兰的鲁本斯和伦勃朗等名画家的大作。美第奇家族数代人都为这个收藏系列添加画作,再加上也有很多艺术家为其自愿捐赠自画像,所以是所有艺术史人朝圣的地方!而且瓦萨里长廊还不给拍照呢!真的要亲身游览!

重新开放的瓦萨里长廊,需要预约

● 维奇奥桥(Ponte Vecchio):瓦萨里长廊有一段是建立在维奇奥桥上(以下简称“老桥”)。老桥也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建于1345年,为意大利佛罗伦萨(翡冷翠)最古老的桥梁,是佛罗伦萨的标志。

电影剧照

在中世纪时,老桥的两边都是佛罗伦萨最大的露天肉类市场,而随意丢弃的肉类垃圾腐烂后发出的恶臭让每天行走于瓦萨里长廊间的美第奇大公大感到不适,于是在1593年下令将桥上所有的肉铺统统迁走,才改为今天黄金和珠宝商铺。

据说, 二战时德军撤离佛罗伦萨时,希特勒下令炸毁了河上所有的桥,唯独保留下了老桥。我们今天才能看到这近700年的老桥。

老桥背面

▲ 说起老桥,还有一个特别的含义!插播一则甜蜜介绍,这是一条定情桥!但丁与贝雅特丽斯相遇在老桥!是但丁遇见女神的地方!

电影剧照

贝雅特丽斯是但丁柏拉图式的心上人,相传但丁一生只见过他三次。第一次相遇,是在但丁9岁,也许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被她什么所吸引,但一见钟情。

8年后,但丁在老桥桥边第二次见到心上人。这一次,但丁深情凝视着贝雅特丽斯,而手上拿着一支玫瑰花的贝雅特丽斯,似乎故意忽视了但丁的出现。

沃特豪斯在1884年创作的的《但丁遇上比阿特丽斯》(背景远处就是老桥背面)

据说,但丁还有第三次遇到贝雅特丽斯,那时她已经结婚成为公爵夫人,从此再也没有见到。然而,贝雅特丽斯不幸在24岁那年逝世,伤心欲绝的但丁在作品《新生》中抒发了他对她的深深的爱恋和思念。

而在《神曲》里,他又将贝雅特丽斯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神,引导他进入天堂,这样他就不会受到伤害。

罗赛蒂,《贝雅特丽斯》,1864-1870(最著名形象的是罗塞蒂描绘《神曲》中关于贝雅特丽斯的肖像,背后是爱神和但丁)

五、维奇奥宫 Palazzo Vecchio

● 五百人大厅(Salone dei Cinquecento):五百人大厅一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房间。它始建于1494年,作为给整个大议会提供的议事厅而建,共和国的大议会正好有五百名议员,所以叫五百人大厅。之后在科西莫一世的敦促下,大厅被彻底翻修并扩建。科西莫一世,这个全意大利最有权势的人物,依然选择了伟大的瓦萨里担任工程的总监和建筑师。

电影剧照

这个大厅现存的装饰在1555年和1572年之间由瓦萨里及其助手绘制,他们标志着风格主义的高潮,使这个大厅成为整座宫殿的典范。

电影剧照

真实照片

五百人大厅楼顶的结构空间也是存在的,只是普通人是不能进出的。

电影剧照

真实照片

●《马西亚诺之战》:电影中的《马西亚诺之战》,记录到是柯西莫一世发动了一场大战,意图征服佛罗伦萨在托斯坎纳地区的最后一个剩下的对手——锡耶纳共和国的战绩。

电影剧照

画中写有“Cerca trova”的绿色旗帜属于锡耶纳军队,这句获得灵感的铭文来自但丁《炼狱》篇的诗句:“Libertà va cercando, ch'è sì cara come sa chi per lei vita rifiuta”(“他寻求如此珍贵的自由,就像知道谁为她拒绝了生命一样。”)

本来柯西莫一世用这句话是来讽刺锡耶纳军队获得了“失败”,但瓦萨里讽刺地将其含义转用于柯西莫一世,事实上,他的“Cerca trova”可以翻译为“寻找我的人找到我!

瓦萨里的《马西亚诺之战》

找谁?找到谁?因此,也有另一种原因说瓦萨里写下“Cerca trova”,是为了留下达芬奇痕迹。

因为本来在1503年,佛罗伦萨市政府邀请达芬绘制大型壁画《安加利之战》,谁知达芬奇画了一半未完成,留下一面墙就跑了。

后来政府命令瓦萨里重新装修维奇奥宫,并绘制其战胜锡耶纳、米兰等国的场景。瓦萨里完工后,有了这幅《马西阿诺之战》,所以说,瓦萨里其实是大师们的补锅人,到处给他们擦屁股。人们相信达芬奇的《安加利之战》没那么容易不翼而飞的,这句“Cerca trova”大概是瓦萨里留下的线索吧!

Cerca trova细节

于是乎,就有人真的在上面找起来了。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艺术侦探塞拉奇尼发现了绿旗上的小字,在2003年,他的研究小组用激光、热成像、雷达等高科技发现瓦萨里壁画的墙后有一个区域存在镂空的小缝隙,而面积恰好能容下达芬奇的画。

塞拉奇尼认为,这正是瓦萨里为达芬奇画作做的保护。2015年,意大利文化部长才批准他继续研究,但前提是不能对瓦萨里壁画产生任何破坏。

这次研究采集到一份这幅画背后的颜料化学样本,所用材料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几乎一致,至少说明背后画作的用料是和达芬奇使用的是一样的!

达芬奇,《安利加之战》草稿,图为来自17世纪的临摹本

▲ 在这里,笔者想再给大家科普这个给大师擦屁股的名叫瓦萨里(Giorgio Vasari)的人,这个不是叫very sorry的男人。

虽然我们前面讲到了瓦萨里长廊,瓦萨里他既设计长廊、花园、大厅,又去画画,好像是个很牛的人!可是,我们听到他的名字出现的情况不多,在国内也不属于非常知名的文艺复兴巨匠为什么?他其实是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的学生,是巨人背后的影子,是扶持大师的隐藏者。何以见得?

瓦萨里1566-1568的自画像

因为他写了一部叫做《名人传》的书,全称为《从契马布埃到意大利当代杰出建筑师、画家、雕刻家的生平》的书,看这个那么长的书名就知道这部书的重要程度。而且,在书里面,瓦萨里首次将“文艺复兴”一词及“艺术再生”的概念用于探讨艺术史的分期问题,所以有人认为他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第一个提倡者。也是这部书记载了当时大牛们的创作日常,成为了为数不多的西方史学史上的重要经典。

名人传封面

所以,他可以称为艺术史之父了,虽然画画设计在当时天才林立的时代来说水平一般,但是靠着文字流芳百世,不仅能文能武出得厅堂入得工房,还不厌其烦帮老师擦屁股。(要写论文的朋友们来向瓦萨里拜一拜~)

● 领主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维奇奥宫的外面就是宽阔的领主广场,四周矗立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杰作,包括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电影剧照

领主广场这里也曾搭建过绞刑架,这件事大约就发生在波提切利在为但丁的《神曲·地狱篇》绘制插图并且创作《地狱图》之时。

电影剧照

如今这里是佛罗伦萨的市政厅。佛罗伦萨的市徽高悬在大门之上。大门两侧塑是大型雕像,右侧是大力神海格力斯,左侧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复制品,真品在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在此不展开文艺复兴盛期的作品了)。

市政大厅门口(网络图片)

● 秘道与小书房(Studioli):进入影片里最激动人心的秘道环节。

君主、宫廷成员,总是需要逃生路线和私人空间来隐藏他们。这些逃生路线是出于安全考虑而需要的——针对它们的阴谋和阴谋非常常见,而且这些古老的宫殿太大了,以至于它们的居民需要多种方式离开建筑,远离士兵。

一般来说,私人房间通常只供男性使用,但弗朗切斯科一世的情妇兼第二任妻子比安卡·卡佩洛公爵夫人是如此的受人爱戴和聪明,以至于她在维奇奥宫也有一间私人书房。

● 地图大厅( The Hall of Geographical Maps):影片中亚美尼亚地图开启秘道的房间就在地图大厅,这其实是科西莫一世的衣帽间,也是保存最重要文件的房间和宇宙学室,由乔治·瓦萨里在1561年至1565年建造的。

电影剧照

墙壁上摆满了53幅油画地图,这些地图绘制于1563年至1589年间,由丹蒂修士等人绘制在这些衣柜的门上,没错,啧啧,这可是人家的衣橱啊!

现在的地图大厅(网络图片)

● 瓦萨里设计的弗朗切斯科的小书房(Studiolo of Francesco I):大公科西莫和后来的大公本人的儿子弗朗切斯科一世的小书房有一个入口和两个秘密通道,一个通向地窖,另一个通向楼上,通向他父亲的私人房间科西莫一世的Tesoretto这个房间非常隐蔽,直到20世纪初才被重新发现,有一个入口和一条通往地窖的逃生路线。

电影剧照

而这是一个小的秘密房间,与五百人大厅相连,柯西莫的儿子,弗朗切斯科一世王子喜欢在这里沉浸在他热爱的事物中,对科学知识和自然比对法庭问题和政治更感兴趣,致力于炼金术实验和收集稀有和好奇的物品,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的这些爱好,小书房为他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地方!

弗朗切斯科的小书房

房间里很窄,没有窗户,只能从卧室进入,卧室位于当前门的对面。这个小房间完全用绘画和壁画装饰,所有这些都描绘了炼金术的元素。两侧的橱柜里,弗朗切斯科一世曾经保存着属于这一类的所有物品,比如用于地球的石头和雕刻的骨头,用于火的玻璃和锻造金属,用于空气的水晶,以及用于水的珍珠。

而橱柜的图像与拱顶的壁画装饰相吻合,描绘了一种宇宙观。中心是大自然向普罗米修斯赠送壮观的宝石。周围都是四种元素(土、水、空气、火)的寓言,两侧是四种要素(冷、湿、热、干)、人的四种气质(忧郁症、痰、桑吉因、霍乱)和四季(在新月中,还有托莱多的科西莫一世和埃莱诺的肖像)。

六、圣母百花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兰登和西恩娜横穿过科尔索大街,沿着书房街向北走,来到了大教堂侧翼。

● 花之圣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又名圣母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中意为花之都。

电影剧照

圣母百花大教堂的最上方是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屋顶,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质穹顶。他们绕过但丁的朋友乔托为大教堂建造的巨型钟。关于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穹顶,还有百花大教堂里的众多经典,在此不一一赘述,大家感兴趣可再搜索。

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穹窿顶和乔托钟楼

● 洛伦佐·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的“天堂之门”(Porta del Paradiso):兰登他们走到了教堂西面,从修缮中的天堂之门进入了圣乔凡尼洗礼堂。一般来说,教堂的正面朝西,洗礼堂正面朝东,两堂相对。

电影剧照

兰登他们走到了教堂西面,从修缮中的天堂之门进入了圣乔凡尼洗礼堂。一般来说,教堂的正面朝西,洗礼堂正面朝东,两堂相对。

天堂之门

当时,吉贝尔蒂参加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浮雕创作比赛获得第一名,耗时21年才完成了洗礼堂的第二座大门的浮雕创作,完成于1452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杰作之一。

创造亚当与夏娃(天堂之门局部),青铜鎏金浮雕,作于1425-1452年,高80厘米,宽80厘米

天堂之门的材料是是青铜镀金,被米开朗基罗称为“天堂之门”。佛罗伦萨洪水后,原作经修复后,保存在附近的主教座堂博物馆里,现在在教堂的这一扇为复制品。

题外话之延伸一下,受到《天堂之门》的启发,还有雕塑家罗丹在1880年根据但丁的《地狱》篇创作的《地狱之门》(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去搜)。

● 圣乔万尼洗礼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从百花大教堂过来对面洗礼堂,这是一幢恢弘壮丽的八角形建筑。在基督教中,数字8代表着重生与再生。八角形是一种视觉上的提醒:上帝创造天与地用了6天,另一天为安息日,第八天则是基督徒通过洗礼“重生”或“再生”的日子。八角形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洗礼堂的普遍形态。

电影剧照

它建于公元六或者七世纪,天花板上精美的镶嵌画是意大利最杰出的镶嵌画之一,完成于13世纪。因此,我们可以肯定,襁褓中的但丁本人像佛罗伦萨大多数孩子一样在这里接受洗礼时,一定会抬头凝望这个天花板。电影从这里开始我们看到明显的拜占庭风格。

电影剧照

洗礼堂的内部贴满马赛克瓷砖,富丽堂皇。华丽的马赛克装饰,覆盖了整个拱顶、后殿、栏杆和部分墙壁。

这些马赛克由拜占庭学派的艺术家开始绘制,然后由13世纪和14世纪伟大的托斯卡纳大师继续完善。拱顶马赛克的三个西部分由法官基督的巨大形象主宰,在有福之人的天堂和被诅咒之人的地狱之间。

教堂内部

哥特式礼仪的装饰以及罗马和中世纪的坟墓装点了内部。而曾经在洗礼堂内外展出的其他重要艺术作品,现在保存在大教堂歌剧院博物馆,其中包括:多纳泰罗的忏悔者抹大拉的玛利亚、波莱奥洛银十字架和银祭坛、圣约翰礼仪法衣的刺绣、鲁西、桑索维诺和但丁的群体雕像以及前文提到的天堂之门。

电影剧照

至此,我们和兰登在佛罗伦萨经历见证了文艺复兴的兴起与繁荣。


威尼斯 Venezia ——时代的枢纽

1321年,但丁前去威尼斯办理外交事物,不幸染上疟疾,从此一病不起。1321年9月14日夜间,在威尼斯和佛罗伦萨之间的拉文纳,但丁刚刚写完不朽诗篇《神曲》,不久就永远闭上了他疲惫的眼睛。而在电影中,我们仿佛是进行的倒序,从文艺复兴初期慢慢回到了拜占庭时代。

电影剧照

● 圣马大可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矗立于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始建于公元9世纪,完工于1094年,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其后遭遇大火,历经修复成现今的规模。位于教堂右侧的珍宝馆收藏、陈列有1204年十字军东征从君士坦丁堡带回来的战利品。

圣马可教堂由于其中埋葬了耶稣门徒圣马可而得名。

圣马可大教堂

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过程中,威尼斯人在1204年掠夺自君士坦丁堡,当时的威尼斯总督下令用船将这四匹价值连城的铜马塑像运回威尼斯,而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这些铜马太高太大,所以把它们切开。它们于1254年抵达威尼斯,安装在了圣马可大教堂的门脸上。

后来又被拿破仑带回巴黎,但后来又回到了威尼斯,现在,真品现在收藏在圣马可教堂的博物馆内,门口的是复制品。

在《但丁密码》中,正是这些青铜马让兰登想到了,病毒其实是藏在了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

铜马雕塑

总觉得威尼斯这一部分开始走入地下,仿佛是从刚刚的天堂开始进入了地狱?而也是在这里女主发生了变化。

电影剧照

拜占庭艺术都是以金色著称,教堂内部呈金色背景,还有装饰着丰富的基督教艺术品马赛克。大教堂设计成古希腊十字架的形状(巴西利卡式),中间分成三个中殿。五个圆顶在分别在十字架交叉口的上方,周长超过13米,每个圆顶有16个窗户。马赛克与大教堂的设计都代表了浓厚的拜占庭风格,并混合了从古典时期到19世纪的建筑影响。

教堂内部


君士坦丁堡 Constantinopolis——欧洲中世纪最后的遗存

其实伊斯坦布尔之前一直名为君士坦丁堡。在罗马帝国一份为二变成了东罗马和西罗马后,东罗马帝国即是拜占庭帝国,存在了1058年,是见证了整个欧洲中世纪最强大、稳定的帝国,而当时的西罗马帝国四分五裂、政权更替,唯独东罗马帝国屹立不倒。

君士坦丁堡则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所以说,在这之前,伊斯坦布尔也曾是欧洲最辉煌的都市。

电影剧照

还记得恩格斯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句话吗?

电影或者小说作者丹托采用的就是倒序模式,把我们从文艺复兴初期逐渐拉回到中世纪。

● 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自公元360年起就是拜占庭帝国最重要的东正教教堂。之后在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后,圣索菲亚大教堂才被改造成阿亚索菲亚清真寺。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四个尖塔,是成为清真寺后才被增建上去的。

电影剧照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指集教堂形制的一种,其形式是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在室内却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这是继承了罗马的券拱技术。

教堂内部

作为拜占庭建筑的杰作,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镶嵌画布置相当华丽。这些壁画描绘了圣母玛利亚、耶稣、圣人、帝王及皇后,还有其他纯粹装饰性的几何镶嵌画,都是殿堂级的作品。

圣母与圣婴马赛克

● 威尼斯总督丹多洛(Henricus Dandolo):电影里面之所以要找到这个人的墓,是因为在威尼斯总督丹多洛Henricus Dandolo的诱导下让十字军东征转攻君士坦丁堡。

据说那时威尼斯商人曾被拜占庭排斥过,据说他个人还在早年于拜占庭行商时被迫害下狱弄瞎双眼,这都在他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加之当时十字军财务困乏、债务重重,支付不起和威尼斯人签下的协助提供战舰和运输的合同中的报酬。

电影剧照

所以,这位九十多岁的高龄瞎眼老头带领十字军于攻陷了拜占庭,进行了人类历史上对文明最野蛮的一次洗劫和屠杀——将索菲亚大教堂抢劫一空,皇家图书馆被烧毁,大量宗教遗物被运回欧洲,当中就包括电影里面提到的驷马铜像。尽管作为一个侵略者他葬身于此,这里有他的墓地,但也曾被后人破坏。

● 耶莱巴坦地下水宫(Basilica Cistern):地下水宫距离圣索菲亚大教堂仅150米,就在教堂对面。影片中出现的地下水宫是复制场景。

电影剧照

地下水宫建于公元6世纪,之后被查士丁尼大帝重建并扩大。历史文献记载,重建工程动用了7千名奴隶作为劳力。从名称上看依然饱含着罗马建筑样式“巴西利卡”的形式。

地下水宫原样

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时,有些居民就藏身于地下水宫中,躲过了杀戮。之后水宫还保持向托普卡帕皇宫(TopkapiPalace)供应用水至今。来自伊城东部的贝尔格莱德森林向这里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淡水,给古时候生活在这个地区的王公贵族储备了超过200英亩的清凉水源。

水宫3d视野扩展图

当过了几百年后,地下水宫又被废弃,直到上世纪中叶才重见天日,成了伊斯坦布尔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 美杜莎石柱:电影最后来到存放病毒的地方。地下宫殿的西北方有两座石柱,其底座刻有蛇发女妖美杜莎的脸。石柱底座上,美杜莎之头的摆放方式一个被倒放,一个被侧放。

电影剧照

在拜占庭文化中,美杜莎的图像常用来作为重要建筑的守护神,倒放头像是为了避免人们与女妖双眼对视。也有学者认为,古人选择这种摆放方式有可能只是从更适合、平稳支持石柱的角度考虑。还有一种说法称石柱石料是来自其他地方的建筑。

美杜莎石柱一

美杜莎本身是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是蛇发女妖三姐妹中,唯一是凡身的女妖。她长有满头的蛇发,及一对野猪的獠牙,就连脖子上都长满了蛇的鳞片,甚至下身也变成了蛇的样子。雅典娜诅咒她,拥有一对任何看到她们的人都会立即变成石头的双眼。

美杜莎石柱二

作者将病毒释放的地方选在这里,想必一定是对应到《地狱》中的复仇女神,《神曲》中,但丁到狄斯城一路上,代表着洗罪式的艰难历程,这其中包含了悔恨的痛苦,因此由复仇三女神来象征艰难历程中所经历的这种痛苦。

过了渡便进入地狱第六圈,这是一座地帝城。

城头站着三个复仇女神,她们头上盘着小蛇,好像蓬松的头发。

她们不准但丁进城,幸好天上来了一个天使把门推开了,但丁才得进去。

——《地狱》篇

古斯塔夫1857年创作的《维吉尔:看到没?这三个凶恶的复仇女神》

至此,写到这里我又想到开篇佐布里斯特的那种复仇一般煽动式对全人类的仇恨心理而制造的病毒,同时,又联想到欧洲中世纪的1347至1353年的黑死病(即“鼠疫”)横行,然后再联想到加缪写的《鼠疫》:

本来,天灾人祸是人间常事,然而一旦落到头上,人们就难以相信是真的。世上有过鼠疫的次数和发生战争的次数不相上下,而在鼠疫和战争面前,人们总是同样的不知所措。 在这个问题上,市民们和大家一样,他们专为自己着想,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人道主义者:不相信天灾的。天灾是由不得人的,所以有人认为它不是现实,而是一场即将消失的噩梦。——阿尔贝·加缪

无不觉得,这可能就是宇宙惩罚人类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人类终将为自己的狂妄自大、贪婪自私的人性自食其果。

花了几天写完这篇解读,仿佛写了一篇小论文,突然又对佛罗伦萨清晰了很多,简直可以成为旅游攻略了😛!

以前也拜读过《神曲》原文,只觉得有趣。还是作者丹托厉害,将如此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知识融入到他的作品里!

感谢大家耐心阅读,喜欢就点个赞卷个花吧~😊

(以上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使用,非商业用途)

Reference

九久读书人.《跟随小说逛古城,佛罗伦萨的“地狱”步行之旅》

TANC Cinema.《但丁密码》中的教堂与博物馆,破解兰登教授的“地狱”之旅

在佛罗伦萨阴雨连绵的初冬,畅想春意盎然的波波利花园

Mystery of Anghiari Battle by Leonardo da Vinci “Cerca Trova-Who Seeks Find” War of Siena, Battle of Marciano or Scannagallo in Val di Chiana, Hall of the Five Cents of Palazzo Vecchio inFlorenc

STUDIOLO OF FRANCESCO I, PALAZZO VECCHIO

感谢爱奇艺的截图功能哈哈!大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453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