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好政绩考核”标尺” 树牢为民造福导向

政绩考核是干部履职的"指挥棒",更是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必须用好考核评价这个"利器",树立干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政绩观。

校准考核"刻度",让实绩导向更鲜明。一些地方仍存在"数字政绩""形象工程"等现象,究其根源在于考核导向出现偏差。要建立差异化考核体系,对生态功能区重点看绿色发展成效,对民生领域着重看群众满意度,真正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筑牢制度"篱笆",让实干者得实惠。考核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要建立"考用结合"机制,对长期扎根基层、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搞"盆景式"政绩的及时亮红牌。同时完善容错纠错办法,为担当者担当,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常修为民"初心",让考核回归本真。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要推行"一线考核法",走进项目现场看进度,深入群众家中听评价,用"铁脚板"丈量出真实政绩。例如通过"民情日记"收集群众诉求,把考核指标转化为一件件民生实事,这样的政绩最得民心。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唯有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赢得群众认可,这样的干部才是新时代需要的"答卷人"。各级党组织要持续完善知事识人体系,让实干者"香起来",让作秀者"没市场",共同营造以实绩论英雄的浓厚氛围。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777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