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外安全手册(十) – 求职者如何避免求职陷阱

写在前面:

《夜行实录2》的作者徐浪是以“夜行者”这一身份,以非虚构和伪记录的形式,串联起一系列社会新闻事件,从而行文成书,文笔达练,故事可读性强;稍微倾向于揭示阴暗面,读者慎重选择。

我们从幼年时期开始,接受到的教育都是教导我们这世间的真、善、美,然而太阳光普照下,那些并不新鲜的事情,那些阴暗角落里发生的事情,当它们以夸张或者荒诞的方式突兀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希望,我们并不是毫无准备。

十、求职者如何避免求职陷阱

1.只在正规求职平台上找工作,不要在小网站递交个人简历,谨防个人信息泄露。

2.高薪低要求的工作绝不能信,对行业薪酬水平和自身工作技能要有合理认知。

3.在线刷单等,承诺回报过高和需要预付所谓“押金”的工作,都不可信。

4.面谈永远好过仅在线上沟通,通过面谈时的状态和细节综合判断求职的公司,可以规避风险。

5.面试前做好功课,留意“企业名称”“地址”“工商注册信息”等。

     面试前实地考察周围环境,判断企业对外宣传的真实性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6.面对亲友提供的异地工作机会,需要问清楚准确地址,提前搜索公司的情况,不在推荐人的陪同下独立考察。

7.面试时找利益不相关的伙伴陪伴,或把地址实时反馈给亲友,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8.入职前收取“押金、体检费、服装费”等名目费用的工作不可信



豆瓣酱叨叨补充:

1.招聘收费类陷阱还包括:

 A. 求职“内推”。个别中介机构或个人宣称与世界五百强、大型国有企业等知名公司合作,具有内部推荐权,求职者只要交纳一定费用,就可以通过其提供的专业辅导或特定途径,顺利获得金融、互联网等热门行业公司的优质offer。但这些能“内推”“保offer”的承诺往往难以兑现。

有的求职者因本身符合相关岗位要求而被录用,这类机构就归功于己;如果求职者没被录用,这类机构就会以种种理由搪塞,拒绝退还求职者相关费用。

B. 招聘“套路贷”。不法分子与不良网贷平台勾结,“挖出”购车贷、美容贷等新型招聘陷阱,主要蒙骗毕业不久、初入职场、找工作心切的求职者。

C. 入职捆绑付费培训。一些培训机构或中介公司,以招聘为名变相招生,以高薪、名企工作岗位为诱饵吸引求职者,面试时则向求职者提出“工作能力不足”“岗位有从业资格限制”等理由,要求进行入职培训或考证培训,并承诺完成培训后即可上岗。当求职者交付培训费用后,此类培训机构却不提供承诺的相应工作,或者以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等理由,在求职者刚一上岗就予以解雇。更有的企业,一旦收取求职者的培训费后就会即刻“人间蒸发”。

2. 以招聘为名诱骗从事违法活动陷阱还包括:

A. 兼职“刷单”。不法分子通常会在一些知名网站、论坛、各类网络服务平台上发布事先编造好的招工信息,以“高薪急聘”“学历不限”等字眼博取关注。求职者一旦点击进入链接后,便会被要求通过加QQ、微信等方式进一步“单聊”或“详谈”,逐步暴露更多个人信息并被诱导下载刷单APP。求职者一旦落入陷阱,最初几次刷单会轻松赚得几百元,随后为获得更高比例佣金而垫付更多金额,直到自己相当数额的资金转入了不法分子指定账户,就会被对方迅速拉黑。

B. 传销“拉新”。传销组织具有收取入门费、拉人头、金字塔结构的盈利模式等典型特征。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下,一些传销组织转为通过布设网上招聘陷阱拉新人、发展下线。这类传销组织在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以“勤工俭学”“招聘兼职”“高额回报”等为诱饵,吸引求职者应聘。一旦求职者落入圈套,传销组织便会要求缴纳一定费用或购买某种产品,并指派各种“推销任务”。这类传销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迷惑性,又往往通过网络招聘等手段实施,更增加了其隐蔽性。

C.色情招聘。这类招聘陷阱的目标多为年轻女性,常常以招聘“行政秘书”“生活助理”为名,有的还打着招聘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的幌子,或明或暗要求“特殊陪伴”“专项服侍”等,实质上是要求女性求职者从事色情服务。

D. 盗用个人信息。一些不法分子以招聘的名义,打着“高薪兼职”“点击返现”等幌子进行电信网络诈骗,诱导应聘者办理银行卡、手机卡或注册APP账户。这些银行卡、手机卡或支付账户会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洗钱等违法活动,一旦相关信息涉案会直接牵连到持有人,带来个人征信受损或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等风险。

3. 合同陷阱,有猫腻的合同。

 求职者找工作时,还要防范遭遇劳动合同陷阱。有的用人单位以种种借口拒绝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签订合同后没有给劳动者一份合同文本留存,有的签订合同中缺少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具体信息。劳动者到岗工作后,特别是当出现一些争议时,就可能被用人单位以没有书面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合同相关条款为由,拖欠或拒发薪酬。

图源网路,侵删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785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