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沟龋:被忽视的儿童蛀牙高发区

一、窝沟龋是什么?

窝沟龋是发生在牙齿窝沟部位的龋齿(蛀牙)。我们的后牙(磨牙和前磨牙)咬合面并非光滑平整,而是存在天然的凹陷和裂隙,这些部位被称为“窝沟”

窝沟的结构像细小的 “沟壑”,容易滞留食物残渣细菌,且难以通过日常刷牙清洁,久而久之,细菌分解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逐渐腐蚀牙齿硬组织,形成窝沟龋

二、为什么窝沟容易 “中招”? 三大因素解析

1.窝沟结构特殊性

窝沟狭窄深邃,刷牙时牙刷毛难以深入清洁,形成卫生死角

2.细菌与食物残渣滞留:

食物碎屑、糖分易堆积在窝沟中为细菌提供 “温床”,细菌代谢产酸腐蚀牙齿;

3.儿童青少年更易患龋:

儿童牙齿矿化程度较低,窝沟尚未完全磨平,加上饮食习惯(如甜食摄入多、刷牙不彻底),成为窝沟龋的高发人群

三、窝沟龋的发展过程与症状 —— 别等疼了才重视!

早期:牙齿表面窝沟处出现白垩色(脱矿)浅棕色斑点无明显自觉症状易被忽视

中期:龋坏深入牙本质,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洞,遇冷热、甜食可能敏感

晚期:龋洞加深,累及牙髓(牙神经),出现剧烈疼痛牙龈肿胀,甚至影响牙齿功能生长发育

四、预防窝沟龋 —— 从 “源头” 阻断蛀牙之路

1.窝沟封闭:

原理:通过窝沟封闭剂填充牙齿窝沟,形成保护性屏障阻止食物和细菌侵入

最佳时机:乳磨牙:3~4 岁;第一恒磨牙(六龄齿):6~8 岁;第二恒磨牙:11~13 岁

注意:窝沟封闭后仍需定期检查,若封闭剂脱落需及时补封

2.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正确刷牙:使用含氟牙膏,每天刷牙 2 次,每次至少 2 分钟,重点清洁窝沟牙缝

辅助工具:配合牙线或冲牙器辅助清洁避免食物残留

3.控制糖分摄入,平衡饮食

减少糖果、饮料、糕点等精制糖的摄入频率,尤其避免睡前吃甜食

4. 定期口腔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建议每 3~6 个月带儿童到正规口腔机构检查牙齿,通过专业器械早期发现窝沟龋,及时进行充填治疗避免龋坏加深

五、家长必看:儿童窝沟龋预防重点

学龄前儿童家长需监督刷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六龄齿是口腔中最早萌出的恒牙,承担主要咀嚼功能,务必重视其窝沟封闭保护

发现孩子牙齿表面有颜色形态异常(如白斑、黑洞)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窝沟龋虽然隐蔽,但并非不可预防。通过科学的干预手段(如窝沟封闭)、良好的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结合定期检查,就能有效守护牙齿健康。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抓住牙齿发育的关键期,才能远离 “沟壑里的蛀牙”,拥有一口坚固的好牙!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82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