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古诗词81课》之陈子昂

陈子昂生于唐朝武则天时期。

武则天委派自己的侄子武攸宜,率军征讨契丹,陈子昂担任参谋随军出征。面对武攸宜不正确的战略部署,陈子昂反复劝阻,但是被降职,报国无门,愤然写下《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为什么会在幽州台上加深内心的悲凉?幽州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燕昭王招贤纳士的故事。燕昭王在郭隗的建议下,修筑黄金台,招揽天下名士。最终吸引乐毅等一批名士辅佐,使燕国变成了当时的一大强国。

这首诗放在曹操诗词的后面,也许是纯属巧合,也许是刻意为之。曹操是非常欣赏乐毅的,每次路过乐毅墓总要去拜。乐毅的墓有两处,一个在河北邯郸,一个在北京房山。曹操拜的是哪一个,我没有考证。但是乐毅属于赵国人,而且曹操墓在河南安阳安丰乡,所以我更倾向于他拜的是河北邯郸的乐毅墓,不过也并不重要。

究竟是乐毅成就了燕昭王,还是燕昭王成就了乐毅?我想在陈子昂这一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答案。在李白《行路难(二)》“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中也有答案。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乐毅寒心逃亡他国。燕惠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招他回国,但是乐毅知道自己回去之后,必定被伤害。如果不回去,又会让燕昭王背负“所托非人“的名声,只好再次逃亡至赵国,成为赵国客卿。但乐毅在世时,赵不攻燕,乐毅去世前,依然念叨“此生不负王“,也真是“输肝剖胆”。正因为燕照王对这些贤士的信任、无嫌猜,才能使得他们“输肝剖胆效英才”。

所以诗人陈子昂站在幽州这个地方,发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叹,感慨燕昭王不再。李白也在《行路难》中,感叹燕昭王“无嫌猜“。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燕昭王了不起。


虽说位卑不敢忘忧国,但是陈子昂因为抱复与雄心无法施展,最终郁闷而死,我还是不太欣赏的。当他在写着这首《登幽州台歌》的时候,为什么只想到了燕昭王,而没有想到乐毅?事实不可改变,为什么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还是缺乏乐毅的智慧和心胸。

但是,陈子昂作为唐朝诗人,即使觉得怀才不遇,即使心中郁愤,依然充满了理想,这倒也是唐朝诗人所特有的风格。就像李白,明知道《行路难》,明知道“多歧路”,依然在心中渴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依然在渴望“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后记:

爸说,你弟又喝酒去了,你去震震他。都知道喝酒不好,彼此牵挂,到自己的时候怎么记不得呢?也许是知道我最怕人喝多,所以他们总要我出面。倒不是他们怕我,事实上他们之所以给我面子,只是因为不想我担心。

爸曾说过:待人接物要一视同仁,也不能看轻了自己。有人曾说:与人相处不卑不亢,我都记得。只是我还要实践……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843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