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第284篇】让老人“听话”,要动点“心思”
依稀记得小时候经常对妈妈说:“妈妈,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你,给你买好多东西。”
那时候,妈妈总是会笑一笑说:“那个时候妈妈就老了;”
“不会的,妈妈永远不会老的……”
不论你我愿不愿意,当我们到了中年,父母都已经双鬓斑白了,有时候总是在问自己:“不知道是谁偷走了时间,让我们都来不及后悔。”感觉有很多事情都没来得及为父母做,父母就已经老了。
每当自己想到此,总想着为父母做点什么,可是有时候又很难让父母听从自己的建议,让人很沮丧。
最近,我就遇到一个难题,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吃饭是我送过去解决。半月前,母亲自己在家摔跤,现在早晨起床有点困难,上周末去送饭时,建议她去医院做个检查,怎么说都不愿意,让我很难办。
我相信,不仅仅是我会遇到这些问题,有不少朋友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母亲拒绝就医,我想可能是母亲出于担心给我添麻烦、或者害怕查出严重疾病、以及经济顾虑等原因。
为此,我就要想想母亲的心理障碍:为何不愿意听取家人的建议?
原因一、认知差异:时代背景下的观念冲突
现代社会变化迅速,科技、医疗、生活方式等领域的信息更新迭代速度远超以往。年轻一代成长于数字化、信息化的环境中,擅长快速获取和处理新知识,而母亲往往固守传统经验和旧有观念,更相信“民间偏方”或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
这种认知差异,导致建议本身在母亲看来缺乏可信度,甚至被视为“不切实际”,在她的观念里,强调节俭、忍耐,而年轻人更注重舒适、自我表达,双方在消费观念、养老方式等问题上容易产生对立,使建议难以被接受。
原因二、心理因素:自尊与自主权的捍卫
随着年龄增长,母亲面临身体机能衰退、社会角色转变等挑战,心理上的脆弱感增强,格外重视“掌控感”和“被尊重”的需求。作为子女的过度干预可能被解读为对其能力的否定,触发防御心理。
母亲将拒绝建议,视为保持独立性的最后堡垒——即使内心认同子女的观点,行动上仍选择坚持己见,以证明自己仍有决策能力。

原因三、沟通方式:情感与理性的失衡
子女在提出建议时,常陷入“理性压倒情感”的误区,可能用命令式语气、强调风险而忽略母亲的感受,如“你必须听我的,否则后果自负”。这种沟通方式容易激起母亲的逆反情绪,甚至引发争吵。
子女缺乏耐心,未能充分解释建议背后的逻辑和关爱,使老人误以为子女是出于“嫌弃”或“省事”才提出的要求。反思我之前对待母亲的态度,有时就会这样缺乏耐心的沟通。
其实,母亲的世界和我的世界,虽有代沟,但并非不可跨越。理解她的固执,尊重她的感受,换个方式,换种角度,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智慧,或许就能在她的余生里,悄悄地替她筑起一份更坚实的守护。
为此,我打算从情感关怀、消除顾虑、提供便利等方法入手来解决。
方法一、唤起情感共鸣
与母亲讲讲家庭和亲情,让她明白健康对整个家庭的重要性,并承诺会全程陪伴她就医,让母亲感受到安全感。
比如,“妈,孩子们都盼着您能健健康康的,能看着他们长大、成家。要是您身体不好,我们都没办法安心工作和学习,一家人心里都不踏实。您就为了我们,去医院看看吧。”
“妈,您别担心一个人去医院,到时候我专门请假,全程陪着您,挂号、检查、拿药,我都在您身边,不会让您操心的。”

方法二、打破沟通壁垒
我要放下说服,倾听内心, 不再重复“你必须去”的劝告。试着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妈,看你起床这么吃力,我心里真的很着急。能告诉我,你心里究竟在担心什么吗?是怕去医院麻烦?还是担心检查出什么?”
一句真诚的“为什么不想去?”,远比十句“应该去”更有力量。这周,我调整了心态和沟通方式,每天抽空给她送饭的过程中,聊聊我小时候的事,讲讲邻居的趣事,在她心态稍微缓和的情况下,适时提出不想去医院的原因。
在了解母亲拒绝就医的真正原因后,原来是她怕给我添麻烦,毕竟家里还有两个小孩要照顾,同时,去医院就诊,特别是当120来院里时,邻居会认为她出了什么事。
为了打消她的顾虑。我说,“妈,钱的事儿您就别操心了,我和您的孙子孙女都盼着您健康。咱们家现在经济上能负担得起检查和治疗费用,您就安心把病治好。”
“对于邻居的看法,那是其他人的想法,您不要太在意,做好自己,看好病才是正事。”
:
如果母亲在就医检查过程中,若查出严重疾病,我会对母亲说:“妈,不管检查结果怎么样,我们都会一直陪着您,一起面对,您不用一个人扛着。”

方法三、行动化解担忧
我会用具体的行动清晰地打消母亲的顾虑。“妈,我都安排好了,车就在楼下,我全程陪着您。挂号、检查我都提前联系好了,不用排队。检查完咱们就回家,不折腾。” 让她知道过程会尽可能轻松顺畅。这周末,我把这个行动与母亲汇报后,她也慢慢地接受了我的安排。
在检查中,我也提出了折中方案。我说:“我们先去社区医院或者最近的医院看看?或者先让医生来家里看看腿?”
“这次咱们就重点看看为什么起床费劲?” 慢慢地引导她降低对于就医的担忧和门槛。
这周末,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耐心的沟通,母亲顺利地去社区医院就诊。医生耐心的检查和询问,慢慢地打消了她的顾虑。片子检查的结果是母亲的第3、4、5处的腰椎有问题,需要在家静养。
当然,想要老人听从家人的建议,方法不止以上几种,只要以尊重为前提,用爱与耐心的小心思来化解隔阂,就会让建议真正成为传递关怀的桥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