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枪:分享个小事儿吧。就昨天刚遇见的
分享个小事儿吧。就昨天刚遇见的——
下午三点多,拉萨大昭寺广场附近,我自己找了个小川菜馆吃饭。
已过午饭时间,店里人不多,我就坐了个大桌,点了份青椒肉丝盖饭。
吃到一半,来了对藏族母子拼桌,坐我对面。
儿子看起来大约十一二岁左右,母子俩额头上不少汗。
我见他俩认真地翻了一遍菜单,用我听不懂的藏语讨论了几句,点了盆冒菜,嘱咐服务员不要太辣,还要了两份米饭——饭店墙上写着呢,米饭按人收钱,一人四元,所以不是两碗,是两份。
店员也干脆,拿了两个空碗,又端了一大盆饭过来,那意思,你们随便吃。
冒菜上桌了,上边还是有薄薄一层红油,以及一些辣椒、蒜末。我看母子俩没吱声,但一起认真地把其中大部分用勺子撇出去,放在了桌上一个废弃的塑料袋里。
我的盖饭快吃完时,店里忽然进来一个行乞的藏族妇女,穿着并不邋遢,但确实在伸手向食客们讨钱。店员好像也见惯了,并不在意,大昭寺附近乞丐不少,我沿路就看见好几个。
我还在犹疑该如何应对才合适,那妇女已伸着手、带着期盼的眼神走到我们桌前,对面那母子俩立刻站起身来了,我见孩子的手里握着一元纸币,好像早已备好。
但是,他们并没直接把钱给她,而是用藏语和她交谈起来。我当然听不懂,但很简短的两三句话后,那母亲便用并不流利的汉语招呼起店里的服务员,说:“加一份米饭,她吃。”
我想,刚才那几句话,一定是问她吃没吃过午饭了。
店员可能是懒得过来,说:让她吃你们那一盆就好了啊。
那母亲答:是,加个碗,我付钱。
我反应了一下才明白。店员的意思是那一大盆饭都给你们了,反正你们也吃不了,分她一些就好了。而那母亲的意思是,你们是按人收费的,多一个人,就该多交一份钱。
啊!
接着,我就看见店员在柜子里翻腾一会儿,拿过一个塑料打包餐盒过来。
那母子俩看见,忙摆手,又指指桌上自己的饭碗,那意思说:不是餐盒,是要饭碗,让她在这里吃。
店员可能也没想到,但就回头去拿碗,放到桌上。
我见那行乞的妇女已经在合十感谢,而那母亲已顺手递了一双筷子给她。
各位,不知你们能否理解,这个时候,我已十分惊讶了。
听我奶奶说过,旧时,寒冬腊月,胡同里有老年或妇女挨家乞讨,是会叫进屋来让他暖和暖和,给他碗热粥喝的。但是,我活到四十出头,眼前这样的场景,无论在哪,恕我从未见过。
而且,我得实话实说,即便这时,我认为接下来要发生的也是——母亲给那妇女打上一碗米饭,再盛一些盆里的冒菜到她碗里,让她赶紧趁热吃。
可是,我实际看到的是——那母子俩给那妇女打上一碗米饭,然后把那盆冒菜朝她那边推了推,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就继续一起吃了起来。
我已经看呆了。这震撼了我。
(我几乎开始怀疑我是不是误会了,人家会不会不是乞丐,而本来就是朋友、甚至一家人,但那藏族妇女开始惊愕继而喜悦并千恩万谢的样子、店员的反应、一开始拿出的打包盒,分明不是亲友会合、正常用餐的状态。)
那男孩似乎发现我在看着他们,眼神和我对视了一下,他的眼睛那么亮,而又清澈平静。
我忍不住问他:藏族人都这么善良吗?
男孩显然聪明,稍微反应了一下,笑,说:都是这么善良的。
妈妈汉语没有儿子好,没听懂,用藏语问儿子。男孩给她妈妈解释了下,母子俩就一起朝我微笑了起来。
那一刻我忽然又说不出话来。
我只是点头,朝他们伸了伸大拇指。
吃完盖饭,起身去结账,我对店员说,我帮坐我对面的母子一起把账结了吧,你别惊动他们,最后不收他们钱就是了。
店员不知怎么回事,找一个看起来像副店长的女店员商量了下,副店长说可以,算好账,收了我的钱,但说,我还是告诉他们一下吧。
我怕她说太多,就说那还是我自己来。便走回他们桌前,说你好,你们的账我帮忙付了,你们继续吃。
那母亲愣了一下,但听明白了,赶紧说不用不用。我说已经付过了,你们好好吃。她说哎呀哎呀,那谢谢了……
走出小饭店时,我听见那副店长笑着说:“再见啊,老板!”
我不知是什么意思,也不打算细想了。
稍后,我和家人、孩子会合,向他们说了这件事。
目睹时不觉得这事后劲儿那么大,和家人描述时,说着说着,眼睛里几乎流出泪来。
我问孩子们,你们能理解我那时的感受么?他们说,能。
只是件小事,但我想,这可能是我一生里遇到的无数小事中,比较重要的一件吧。记一下,是我希望自己能一直记得这件小事。我甚至希望,多年后,我的孩子们也还能记得,他们的爸爸曾经遇到过、和他们谈起过这样一件奇怪的小事。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905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