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金瓶梅》第81章 第四十一回上 两孩儿联姻共笑嬉 为什么偏是金瓶梅
曾经的对门邻居乔大户的太太,搬家之后请西门庆众妻妾过去新宅吃饭,正室吴月娘领着众位女眷上门赴宴,还带着婴儿官哥和两个保姆。参与宴会的还有本县其他非富即贵的女眷,宴会中间,大家开玩笑似的将官哥和乔大户家的女婴撮合成一对小夫妻,“两孩儿联姻共笑嬉”,两家互送礼品,开始以亲家相称。

独自在家的西门庆就来到了潘金莲房里,留在家里的庞春梅也趁机向西门庆要衣服,民乐队四个女孩,加上西门庆的女儿,又做了一批,庞春梅提出自己的要比别人的多,西门庆也同意了。
“春梅方才喜欢了,陪侍西门庆在屋里吃了一日酒,说笑顽耍不题。”
在前文第十回下“妻妾玩赏芙蓉亭,监护人性侵犯罪‘’中这样描写:“到次日,果然妇人(潘金莲)往孟玉楼房中坐了。西门庆叫春梅到房中,收用了这妮子。”对于西门庆和庞春梅亲密关系的两次描写,作者的用笔方式明显与对其他人的描写不同,更加简略、隐晦。
朋友们知道我在疫情期间写了《再审金瓶梅》这篇文稿之后,对于古代故事,现代法律,大乱斗的写法感到新奇,但是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偏偏是《金瓶梅》?我还真的一句话回答不清楚,这半回故事讲的“两孩儿联姻”这个法律话题,我们在后面的第83章第四十二回上“逞豪华门前放烟火,订婚不保护不禁止”中详细论述,今天这里一并解释一下什么偏偏是《金瓶梅》。
最早是因为疫情前,我看到一篇关于张学亮先生所著《传统中国的犯罪与刑罚—以水浒传为素材》的书讯,一见书名,我就非常喜欢。从小喜欢看四大名著,如果有大段空余时间,从头到尾通读次数最多的就是《水浒传》,主要是看英雄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也看过一些有关水浒研究的书籍,比如版本,创作源流之类。很多年前读过十年砍柴先生所著的《闲看水浒》,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水浒解读书籍,对人性、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知有很大启发,说出了我许多内心朦胧的感受。我还有些零星的感受,《闲看水浒》中没有说到,有些意犹未尽。看见《传统中国的犯罪与刑罚—以水浒传为素材》的书讯,我豁然开朗,专业人士可以从自己专业的角度解读自己喜欢的书呢。
张学亮先生的书还没有看到,但是《传统中国的犯罪与刑罚—以水浒传为素材》这个书名一直在我脑子里萦绕,猜想这应该是一本趣味浓厚的法律专业书籍,主要讲述中国法制史,专业性比较强,尤其对学法的、学历史的、学文学的学生吸引力大。我想那有没有以《水浒传》为素材,古今参照对比的法律普及读物?重点由古代中国转化为现今中国的现实生活,走出象牙塔,借水浒故事给当代人讲人生道路上法律坐标的书籍?从此每次去图书馆我都要在中国古典文学和法律书籍书架前流连一番,还真是没有找到。看到一些分析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在古典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书籍,比如有关《红楼梦》的,和张学亮先生的著作一样,都是专门讲述中国古代法制史的作品。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说:“所有历史皆是当代史”,圣经中也说:“阳光之下并无新事。”
虽然我的法学修养极其浅薄,以书稿为媒介,和朋友们一起切磋探讨,说错了大家告诉我,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于是我拿出了书架上的《水浒传》,又一次进入了梁山英雄的世界。
看了几天《水浒传》才突然想起来,梁山英雄都是法外狂徒,除了林冲、杨志、武松、宋江、卢俊义、朱仝等人经历了一些或零星或完整的诉讼过程,其他大部分人都是杀人放火之后曲折辗转上了梁山,而且书里涉及到的事件也基本是刑事案件或者治安案件,即犯罪与刑罚,张学亮先生深入研究传统中国的犯罪与刑罚,学识渊博,他是可以的,但我的目标是法律普及读物,浅显就需要面广,《水浒传》有一点单一,距离现今和平已久,普通大众的生活太远,可写的地方有点少。
那就借着《金瓶梅》写中国古今法律演化和法律思维方式的普及读物吧,西门庆是合适人选,他粗通文墨,“学得些好拳棒”,有一点功夫,“结识的朋友,也都是些不守本分的人”,黑白通吃,亦官亦商,什么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婚姻法、收养法、遗产法、商法、行政法、监察法没有他不敢碰的,道德底线极低,是个喜欢搞事情的人,尤其在书的后半部分,西门庆还成为了一个执法官员,可写的地方够多的了。
小时候听说过《金瓶梅》,教员同志曾有对党政干部的最高指示,县级以上的要看《红楼梦》,要看五遍;省级以上党政干部要看内部配给的《金瓶梅》。四大名著宣扬封建主义,是毒草,家里有四大名著的,红卫兵抄家时都是罪证,《金瓶梅》是毒草中的毒草,小老百姓有朝一日看《金瓶梅》想都不敢想。
改革开放以后才更多地看到《金瓶梅》消息,鲁迅先生说它文学价值很高,“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高晓松先生也在其传播很广的视频节目上大力推荐。网络上也有言,"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现在时髦的是《金瓶梅》。
我国每年要颁布几百部法律文件,法科生自嘲:“专业选的好,年年像高考。”本书就起名《再审金瓶梅》,尽量依据最新颁布的法律规范,参照着《金瓶梅》的故事,浅显地讲一讲法律问题,比较形象地对照谈论古今法律,疏漏是肯定有的,学无止境,好在法理是稳定的,世界范围内是趋同的。
自己对于《再审金瓶梅》写作的要求是简洁、平实、流畅,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也多多指教。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