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研读419:大宛列传(二)
大宛列传(二)

安息在大月氏以西有数千里,他们的习俗为固定居住,耕地主要种植稻麦,出产葡萄酒,城池和大宛差不多。国家疆域中有大小数百座城池,土地方圆数千里,是那儿最大的国家。在邻近妫水的地方有市场,百姓和商人用车船做生意,货物能运到邻近数千里的国家。国中以银币为金钱,钱币上铸有国王的头像,如果国王去世,头像就要更改成新的国王。他们在皮革上刻画作为记事。安息往西是条枝,向北有奄蔡、黎轩。
条枝在安息以西数千里,面临西海。那儿气候潮湿,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当地出产一种大鸟,卵像瓮那么大。国中人口众多,有很多小的君长,全部受安息役使,安息把其作为自己的外围属国。国中人擅长变魔术,老人们传说条枝有弱水和西王母,但谁也没有见到。
大夏在大宛的西南两千多里妫水以南,习俗为固定居住,建有城郭房屋,和大宛相同。整个国家没有统一的大君长,往往城邑中自行设置小君长。部队战斗力很弱,害怕打仗,但善于做生意。大月氏在西迁后,进攻大夏并将其击败,随后占领统治了整个大夏。大夏百姓很多,有一百多万。大夏的都城叫做蓝市城,建有市场,商人贩卖货物。大夏的东南有国家叫做身毒。
汇报完这些后,张骞又说:“臣我在大夏时,看到过邛地的竹杖和蜀布,我就问他们:‘这些东西是从哪里弄来的?’大夏国中的人回答说:‘我们的商人经常前往身毒做生意。身毒在我们大夏的东南数千里。那里的习俗是固定居住,大体和大夏相同,只是更低洼潮湿罢了。那里的人民乘着大象作战,国家面临着大水。依我看来,大夏离我们汉朝一万两千里,在汉朝的西南。现在的身毒国又在大夏的东南数千里,能接触到我们的蜀地产物,所以应当离蜀郡不算太远。现在如果派人出使大夏,经过羌中时很危险,因为羌人很厌恶我们;如果再稍微往北,则容易被匈奴人捉到;如果从蜀郡前往,则是一条捷径,而且没有盗贼。”
张骞说了大宛、大夏和安息等都是大国,出产很多奇物,定居生活,很多和中国相同,但是部队很弱,把汉朝的物资看得很贵重;其北方则有大月氏、康居等国,军力很强,可以采取送去物资贿赂他们,用利益诱使他们到汉朝来朝拜。如果真能让他们都成为附属,就可以扩大土地万里,通过辗转翻译,互通风俗,就可以把汉朝的威德遍布于四海。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917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