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标分享丨花小钱办大事!商标转让 “捡漏” 的 3 个黄金时机
想低价入手优质商标?时机很重要!抓住这 3 个黄金节点,往往能以低于市场价30%-50%的成本拿下心仪标的,尤其适合预算有限的中小企业。
一、商标即将到期,卖家急脱手时
商标有固定有效期,到期前若不续展就会失效。有些持有人因业务调整、资金紧张等原因,会在到期前1-6个月低价抛售,这时候入手性价比极高。
这类商标的 “捡漏” 逻辑很简单:卖家续展需要额外花钱,拖延还可能产生滞纳金,与其投入成本续展后闲置,不如低价转让回收部分资金。
曾有做家居的企业,在某商标到期前 3 个月介入,原持有人开价 8 万元,最终以 5 万元成交,比同类型商标便宜近一半。
但要注意两个细节:一是确认商标状态正常,用注册号查清楚是否有被异议、撤销的风险;二是算好续展时间,成交后要在宽展期内完成续展,避免因逾期导致商标失效。
建议成交前和卖家约定 “续展费用由谁承担”,白纸黑字写进合同。
二、企业转型或收缩,清理闲置商标时
很多企业扩张期会注册大量商标,转型时这些 “非核心商标” 就成了闲置资产,为快速回笼资金,往往会低价处理,尤其是科技、餐饮等迭代快的行业。
比如某连锁餐饮品牌从 “全品类扩张” 转向 “聚焦单品”,原本注册的第 30 类(糕点)、第 35 类(加盟服务)等非核心商标,就以低于市场价 40% 的价格批量转让;
某科技公司放弃硬件业务后,将第 9 类(智能设备)商标低价转出,被一家初创企业捡漏,节省了大量注册时间。
沟通时强调 “能快速成交”,比如 “全款支付、3 天内完成手续”,往往能让卖家在价格上让步。
三、商标有 “小瑕疵”,但不影响核心使用时
有些商标因小问题被低估,比如小项不全、名称带生僻字,但核心类别和使用场景不受影响,这类标的往往价格亲民,适合 “按需捡漏”。
举个例子:某第 25 类(服装)商标只包含 “外套”“裤子” 小项,缺少 “裙子”,但如果你主营男装,这个瑕疵就无关紧要,用 70% 的价格拿下完全划算;
某商标名称带不常见的字,卖家担心传播性,开价较低,但若你的目标客群是年轻群体,独特性反而能成为记忆点。
判断 “瑕疵是否可接受” 有个简单标准:是否影响你的核心业务。
若只是次要功能或细节有缺陷,且能通过后期使用规避(如只在核准小项内运营),就值得入手。
但像 “近似商标过多”“曾被多次转让” 这类可能引发纠纷的问题,再便宜也别碰。
四、捡漏的核心原则,风险可控比价格低更重要
无论哪个时机入手,都要守住 “安全线”:
一是查清楚商标的权属,确认卖家是真正权利人,共有商标需全体持有人同意;
二是签订详细合同,明确 “若商标存在未披露问题,卖家需全额退款并赔偿损失”;
三是预留 10%-20% 的尾款,待完成转让手续、拿到凭证后再支付。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968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