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元·赵元
赵原(约14世纪),本名元,入明后避讳改原,字善长,号丹林,山东莒县人,长期寓居苏州。其早年活跃于苏州文人圈,与倪瓒、顾瑛等名士交游甚密,常参与顾瑛玉山草堂的诗画雅集,以笔墨酬唱。

在艺术上,赵原的山水画远承五代董源,近学元代王蒙,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笔墨圆劲秀逸,构图疏简而意境苍莽,尤以水墨浅绛设色为特色。其传世山水作品如《合溪草堂图》《溪亭秋色图》等,现藏于海内外多家博物馆。

赵原的墨竹艺术同样卓然成家,虽传世真迹稀少,但文献记载他运用独特的“龙角”、“凤尾”、“金错刀”笔法,备受时人推崇。2025年公布的《七君子图》卷轴收录了其唯一存世的墨竹孤品,画中“胸有成竹”的笔触与生命力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此卷的重新考证,进一步确立了他在元代墨竹绘画史上的独特地位,其墨竹作品也被视为元代文人画向明初过渡的重要见证。

明朝建立后,赵原于洪武初年被征召至南京,为中书省绘制《历代功臣图像》。然而,或因画风个性鲜明,或因“应对不称旨”,触怒明太祖朱元璋,竟因此获罪被杀。其悲剧命运与同时期遭政治迫害的画家王蒙、倪瓒等,深刻折射了明初高压统治对艺术生态的严酷影响。

赵原的一生,其苍莽的山水与劲秀的墨竹,连同其陨落的命运,共同凝固成元明之际艺术转型期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关键印记。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