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被完美主义害惨了的人吗?

其实啊,咱们好多人都被“必须完美”这事儿坑惨了。

就拿读书会来说,总有人跟我念叨:“我想参加分享,但怕说得不好,等我把书吃透了再说。”结果呢?一等就是大半年,书都落灰了还没开口。还有人写读书笔记,一个标点符号都要改半天,最后干脆放弃了,说“反正也写不完美”。

这毛病不是天生的。你想啊,小时候考试,99分都得被问“那1分去哪了”;爸妈总说“你看人家谁谁谁,啥都好”;现在刷手机,满眼都是别人精修的照片、开挂的人生,好像就自己活得糙、过得乱。

但你细琢磨,真不是那么回事儿。

我认识个书友,以前做策划,方案改到第15版才敢交,结果每次都错过最佳时机。后来她逼自己“差不多就出手”,反而被领导夸“效率高、有灵气”。

还有个姑娘,追男神时天天研究“完美约会攻略”,结果越紧张越尴尬。直到有次加班迟到,素颜穿着运动鞋冲过去,跟男神吐槽了一路老板的奇葩要求,反而成了——你看,真实比套路管用多了。

说白了,“完美”这东西,就像朋友圈的滤镜,看着光鲜,真信了你就输了。客户要的是能落地的方案,不是辞藻华丽的PPT;朋友喜欢的是能交心的人,不是永远端着的“好好先生”;就连你自己,也不会真的爱上那个紧绷到喘不过气的自己。

那咋改?特简单,就三招:

先完成,再好看。写读后感,先把想到的随便写下来,哪怕像流水账,总比对着空白页发呆强。就像咱们读书会的“速记挑战”,有人一开始写得乱七八糟,坚持俩月,反而越写越顺——饭得一口口吃,事儿得一步步来。

敢开始,就赢了。想加入讨论组,别担心“插不上话”,哪怕说句“我不太懂,但我觉得……”也比憋着强。

我当年开读书会,就打印了几张A4纸当海报,在小区门口摆了个小桌子,现在不也聚了几百号人?好多事儿,差的不是能力,是“先迈一步”的勇气。

认了“不完美”,反而轻松。方案被批了?挺好,说明有人认真看了;做饭糊锅了?没事儿,加点酱油换个味儿;就连跟人聊天说错话,笑一笑打个哈哈,人家还觉得你真实。

你看咱们读书会每次线下活动,最受欢迎的不是那些引经据典的“学霸”,反而是那个会说“我没看懂,但我有个小疑问”的朋友——谁还没点小缺点呢?

真的,别跟自己较劲了。你不用考第一,不用当完人,不用活成别人眼里的“范本”。就像咱们读的那些好书,《活着》里的福贵,一辈子坎坷,可他照样把日子过出了劲儿;《围城》里的方鸿渐,懦弱又拧巴,不也让人觉得“像极了自己”?

下次再纠结“不够好”的时候,想想咱们读书会的老规矩:“开卷有益,开口就行”。书不用读完,能有一句触动你就值;话不用说好,敢说出来就很棒。

生活也是这样,不用完美,能热气腾腾地过着,就挺好。

(对了,下周咱们搞个“不完美分享会”,带一件你觉得“有瑕疵但很喜欢”的东西来,聊聊它的故事?我先报名,我带我那只缺了个小口的咖啡杯,当年摔了一下没舍得扔,现在用着特顺手~)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982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