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援疆人才在边疆沃土绽放绚丽光彩

       近日,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久久为功做好对口援疆工作,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贡献。援疆人才是推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组织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者、援疆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服务保障者,要构建起援疆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广开渠道选才,汇聚援疆人才“源头活水”。选好援疆人才是做好援疆工作的基础,要拓宽选才渠道,确保援疆人才精准对接受援地发展需求。精准对接需求靶向选才,深入调研受援地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等领域短板,结合援疆省市人才优势,引进农业技术、教育医疗、文旅策划等专业人才,让每一位援疆人才精准服务于当地发展急需。创新援疆模式组团选才,积极推动“组团式+托管式”援疆模式升级,组建涵盖多领域专家的人才团队,推动援疆人才托管向教育医疗、经济文旅等领域“多点开花”,形成“一个团队带动一个领域发展”的良好态势。发挥纽带作用柔性选才,依托援疆省市与各地的交流合作纽带,鼓励各领域专家以短期服务、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等柔性方式参与援疆工作。建立“以才引才”机制,由已在疆服务的援疆人才推荐行业内优秀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让更多智力资源为新疆发展助力。 

       广搭平台育才,夯实援疆人才“成长基石”。援疆人才的成长与作用发挥,需要优质平台支撑,要为其搭建多维锻炼舞台,提升其能力。实践历练强本领,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让援疆人才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实践中提升对实际情况的把握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交流互鉴促提升,搭建援疆人才与本地人才、其他援疆团队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经验分享会、业务研讨会。鼓励援疆人才跨领域、跨地区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先进经验,形成互学互鉴、共同提升的良好氛围。师徒结对薪火发挥援疆人才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实施“师带徒”计划,让援疆人才与本地人才结成帮扶对子,通过手把手教学、面对面指导,帮助本地人才快速成长。

       广拓舞台用才,激发援疆人才“发展引擎”。要让援疆人才有干事创业的广阔空间,充分发挥其价值,为当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聚焦主业显担当,结合援疆人才任职经历、专业特点、能力素质等方面,按照“人岗相适”原则,使每位援疆人才任实职、分实工、有实权、担实责,在各自专业领域大显身手。创新载体赋动能,支持援疆人才牵头组建创新团队,围绕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援疆省市高校、科研机构与本地单位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并转化应用,让援疆人才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容错纠错鼓干劲,建立健全援疆人才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援疆人才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对于在工作中因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出现的失误,符合容错情形的予以容错,解除其后顾之忧,让援疆人才能够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充分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广植沃土留才,营造援疆人才“栖凤良林”。要让援疆人才安心工作,需要良好的环境保障,用真情实意留住人才,让其全身心投入援疆事业。政策保障解忧,严格落实探亲休假、津补贴等政策待遇,积极协调解决工作、生活困难,让援疆人才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建立健全援疆人才考核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人文关怀暖心,加强对援疆人才的人文关怀,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援疆人才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和各族群众的热情好客,增强对新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事业激励鼓其劲鼓励援疆人才将工作经验、技术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后续发展留下宝贵财富。注重示范引领,通过援受两地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宣传表现优秀、成就突出的援疆人才先进事迹,增强其成就感和自豪感。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982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