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阅读19
读杨卫平老师的《笑着做班主任》第一章《笑着观察》读书笔记:
1.试着换个角度观察学生,首先,不要从后门进教室。因为从这个角度,你看见的是后脑勺、脚后跟,看不见孩子鲜活的面孔、生动的表情——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看、最富有生机的人,他们的表情会让我们这些再滚滚红尘里奔波劳碌的大人怦然心动。其次,你不要看睡不交作业、谁不做值日、谁不读书,你要看谁交作业、谁做值日、谁读书,把他们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他的荣誉。
2.观察姓名巧记新生七法:(1)桌签法。桌签可以让学生自制,孩子是极富想象力的,在名字旁边配插图写座右铭,正反面都用上,一面写中文名,一面写英文名——都是好创意。每一个桌签背后,都藏着有趣的童心。(2)归类法。(3)联想法。(4)解字法。(5)对比法。(6)调侃法。(7)复习法。
3.少女的头发真是神奇,既可以通过发型展示端庄美,又能够以发型表达活力美。生活处处皆学问,学生发型的变化也只得研究,班主任仔细观察,适时引导,何尝不是审美教育呢?
4.一个班主任真的是美育老师,当我们时时处处去引导孩子观察美,体验美,欣赏美,美的种子就会在他们的心中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不仅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感受力、表达力,也帮助他们以美的使者身份传播诗情画意!而当我们疲惫或者麻木的时候,他们又反过来安抚我们的内心,唤醒我们渐渐流逝的浪漫情怀。
5.爱因斯坦说过:“所谓教育,是忘却在学校里所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促进孩子自我教育,自由自在却有方向感地健康成长,不断从成长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
6.我仔细观察,参与孩子们的成长,但不主宰他们的成长;我参与集体的建设,但不指挥他的建设。我不是一个辛勤的园丁,不会像修剪小树枝丫一样去限制孩子们的言行,也不会像雕琢盆景一样去设计孩子们的现在和未来,因为所有的修剪和雕琢,都是园丁只图自己和别人养眼,却从未考虑树木花草是否疼痛和哭泣,从未低下身段看看树木花草的生命状态。要让孩子们享受生活的快乐,生命的欢欣,最好的方法是,认真观察,伺机而退,从参与者观望者,淡出“管理层”,悄然“隐身”。当然,这种脱身而去的观察法,不是一个成功的结果,而是一个打开班主任格局、长期观察、多次尝试的漫长过程。
7.最高明的教育方式,是集体中有班主任细心观察的明眸,管理时却不着班主任的痕迹,班级蓬勃发展的背后,是班主任“巧笑倩兮”的好样态。
8.学法研讨会和课代表的任用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三原则”。一是多培养,促发展。并不是所有课代表最初都能拿来即用,班主任需要给予理念引领、方法指导、心灵陪伴、爱心托底。二是明规则,赏罚清。制度的执行,必须投入情感,才能深入人心。受罚要有善后,以情感慰藉使过程完整。三是搭台子,给信任。
读书感悟:
作为班主任,想要深入了解班级,了解学生,就是要眼到,即杨老师说的观察,那么怎么去观察?从杨老师这里学到了用笑着的姿态,乐观的态度去观察。都观察什么呢?从杨老师这里学到了观察孩子的姓名,孩子的名字,承载着家长的期望,同时也是孩子们自己的归属,通过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有创意的姓名贴,可以了解到孩子们的童心。观察孩子们的着装,发型等,可以了解孩子的情况,着装干净整洁的,要么家长很勤快,要么孩子们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之前,我们学校有个老师就是观察到孩子的着装不整洁,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特别忙,基本上没啥时间管孩子,而孩子自己也不会洗衣服,这位班主任呢,就亲自教这位孩子洗衣服,相信多年以后,这位孩子仍会记得这位老师,更能够有整洁的着装。同时,从孩子们的装扮,也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审美意识,从而才能更好的去发现美,享受生活的美。还有就是观察孩子的纠错状态,只有能够认识到错误,才能够去纠正错误,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观察孩子们的参与班级活动的状态,就能够看出一个孩子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期望,孩子是自己人生的主宰,在学校必要的时刻确实需要服从老师,但是面对生活,面对班级活动的状态是自己的,用好的状态面对生活,才能够收获更多的幸福。观察班级的集体问题,以及集体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从而也可以判断这个集体的力量,良好的班风一定是由一群优秀的孩子撑起来的,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团结的班集体一定会培养出一群优秀的学子,就像团结的中华民族终将战胜列强,迎来民族的解放一样。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