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反差的效果
“反差感”这三个字经常放在嘴边说,总算在现实生活感受到反差的效果了,让我领悟的是一位超市的女收银员。
为了买箱矿泉水,询了几家超市,只有一家符合我的要求,于是,我拨通了这家超市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位小姐姐,她自报家门,自己是这家超市的收银员,我说明来意,就冲着她家矿泉水来的,这家的优势是价格比较低,离我住的地方比较近,可谓性价比更高。价格别家低几块钱,虽说比网上的价格高,但就实体店而言,价格算比较低的了。
第一次打电话给对方,小姐姐态度挺好的,我们就购买的各个要素沟通了一番,算是达成初步协议了。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突然想到可以让他们配送,不用自己去拿的,毕竟有24瓶水,这么热的天,搬水到车上也很累的;于是,我们之间有了第二次通话,小姐姐对于我提出的要求,给了明确的回复:她们是小超市,购买量小的订单无法安排配送,但是,由于我的订单超过30元,可以有一次换购的机会,加4.5元可以直接换购一袋300克的海鱼,属于冷冻类商品,问我可需要?我想了想,不知道这鱼怎么样,还是冷冻的,便表露出不太想要的意思,她听出了弦外之音,还是坚持自己之前的观点,第二次通话中,我想省事的心愿没有达成,但我再次确定了买矿泉水的意愿,并表示自己会在周日的下午四点左右,去超市拿矿泉水,让她们提前准备好,第二次通话过程中,小姐姐的态度也挺好的,但热情程度不及第一次;当我拨通第三次电话时,小姐姐态度突然冷却下来,面对同一个人,她越来越冷的反应,让我感受到了极大的反差感,这次的电话的缘起是我突然后悔了,还是想换购商品,本来想问还有什么可换购的商品,结果,她那个态度,让我想尽快结束通话,就换购海鱼吧,这次不改了。
反差感形成的原因分析,首先,我让对方知道我需要从她那里购买矿泉水,而且,意愿很明确,试问,已经上钩的鱼儿怎么会被高看呢?所以,对方收回热情也很正常。其次,避免重复,不再新鲜。同样的一个人,在马路上偶遇三次,第一次可以友好地打招呼,第二次的态度就会差不少,第三次可能对方甚至会摆出难看的表情,说直接点就是新鲜感下降。最后,反差感可以带来尊重。脸上堆着笑容,容易让人产生亲和力,但次数多了就会包含不尊重的因子,想要人与人之间长久的相处,少不了反差感的点缀,感觉人是很复杂的生物,既要合群,又要把握尺度,防止物极必反。
有时候不妨适当制造一些反差感,打破周围人的固有认知,重新重视自己。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