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剪纸技艺,译中华文化:曲阜师范大学暑期实践队出征仪式
2025年6月下旬,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妙纸生花,剪‘译’千年”实践队在齐聚一堂,举行非遗剪纸文化理论研习会暨暑期实践出征仪式。11名涵盖日语、英语、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队员齐聚一堂,通过技艺展示、专题讲解等环节,凝聚起传承非遗剪纸的青春力量,为即将开展的跨地域实践奠定基础。
仪式伊始,实践队员们围绕“非遗剪纸的当代传承与国际传播”主题展开理论学习。团队负责人结合河北蔚县彩色点染剪纸、广东佛山金箔剪纸等流派特色,系统阐释了剪纸艺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价值。“一张红纸能剪出千年文脉,多语种传播能架起文化桥梁。”团队负责人的讲解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作为语言与传媒专业学子,既要传承剪纸技艺的“形”,更要传递中华文化的“魂”。
学习会上,队员们分组研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论述,并结合前期搜集的AI技术赋能传统工艺案例进行交流。团队负责人分享筹备细节:“我们整理了全国8大剪纸流派的技艺图谱,设计了‘非遗剪纸’调研问卷,还准备了基础剪纸工具包和红宣纸。”
出征仪式上,团队负责人详细阐释了实践构想并明确了实践方向:以“文化传承+技术创新+国际传播”为轴线,深入山东剪纸核心区域开展调研。队员们将系统梳理齐鲁剪纸的流派特色,重点鉴赏烟台牟平、潍坊等流派风格,学习‘过门笺’技艺;运用AI技术破解剪纸技艺复杂难学的问题,设计融入动漫游戏元素的剪纸课程;通过参观展馆、座谈交流、体验制作等方式,探访传承人,探究传承困境,并制作宣传视频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剪纸文化,同时进校园开课堂、开展体验活动,吸引青年参与。这种“翻译+技术+非遗”的跨界融合模式,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全新思路,助力剪纸艺术焕发活力,促进其传承发展。
仪式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将奔赴山东省文化馆、青岛市剪纸社区等实践点,通过技艺研习、寻访传承人、体验剪纸制作等方式,探索非遗剪纸的创新发展与国际传播路径。实践队将在调研结束后形成系列报告,让传统纹样在国际视野中绽放光彩。
旗帜所指,使命必达。“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场文化寻根。”他们将从这里出发,用行动诠释“守正创新”的真谛,让剪刀尖上的东方美学在新时代焕发出跨越时空的璀璨光芒。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