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说秦腔︱传统戏第42篇
《春秋配》:一束照亮古今的秦腔之光

悬疑迭起的善恶交锋。说的是明末乱世,书生李春发赠银救困,却卷入连环冤案:他救助的孤女姜秋莲遭继母诬陷私通,夜逃遇盗贼侯上官,乳娘被杀,秋莲智推恶贼坠涧自保;他感化的窃贼石敬坡报恩投包,反令李春发蒙冤入狱。另一条线中,义士张雁行之妹秋鸾被姑父侯上官卖入娼门,投井遇险,恶徒徐黑虎杀主夺女……两条线索在慈悲庵交汇,秋莲、秋鸾互诉冤情,最终巡按明断,恶人伏诛。李春发与姜秋莲、张秋鸾与田春秀双配姻缘,“春秋配” 由此得名。

三大看点:彰显草根智慧与秦腔绝技。
一是经典折戏,张力十足。
《捡柴》:秋莲荒郊哭诉“继母逼我采芦花”,李春发赠银时的克制与怜悯,展现人性微光;《掀涧》:秋莲佯装顺从,诱盗贼攀崖折花,推其坠涧的急智,秦腔苦音唱段如刀劈石,悲愤迸发;《落庵》:尼庵孤女相认时,双旦对唱如泣如诉,道尽封建女性之痛。
二是行当绝活尽显本色。
丑角石敬坡的“矮子步”演活浪子回头,净角侯上官的“摔打功”陡增凶戾,小生李春发的唱腔清朗如月,与旦角婉转呼应,尽显秦腔“十三门网子”的行当魅力。

历史纵深:黑暗世相中的反抗火种。剧中对明末魏忠贤专权的影射(张雁行聚义反贪官)、继母虐女、盗匪横行等情节,直指封建社会的腐朽根基。而秋莲智斗恶贼、石敬坡弃暗投明、巡按何云升私访破案等设计,实为底层民众对“清官梦”与“自救力”的双重寄托。更可贵的是,剧中女性绝非附庸,秋莲以智求生,秋鸾投井守节,皆在绝境中迸发主体意识,堪称早期民间女性主义书写。

今日回响:老戏骨的现代生命力。
为非遗传承“破局”:秦腔受众老龄化严峻(60岁以上超半数),但《春秋配》以强情节、快节奏“破圈”。豆瓣网友赞其“悬疑刺激,颠覆对戏曲拖沓的偏见”,堪称吸引新观众的入门首选。

善恶观照见民心:从“赠银反遭诬”的世态炎凉,到“双配姻缘”的因果圆满,剧中“善有善报”的朴素伦理,恰是当代诚信社会的精神基石。

一束秦腔,两世春秋。锣鼓声里善恶交锋从未谢幕,惟愿那荒郊哭音、尼庵泪语,仍能刺穿时光,让我们在古人的悲欢中,照见自己的良知。(罗汉/文)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