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回收中的非金属材料:分类拆解+资源再生是关键
电梯回收时,非金属材料(如橡胶、塑料、玻璃、纤维等)占比可达30%-40%,这些材料若直接填埋或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会污染环境。处理的核心是“分类拆解”和“资源化利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让废旧非金属材料重新变成工业原料,实现“变废为宝”。

橡胶部件:破碎后做再生胶或铺路材料。电梯的减震橡胶垫、密封胶条等,主要成分是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如丁腈橡胶)。回收时先用机械破碎成5-10厘米的小块,再通过磁选去除金属杂质(如螺丝、铁片),接着用脱硫剂处理橡胶颗粒,破坏其交联结构,使其恢复塑性。处理后的再生胶可重新用于制造低强度橡胶制品(如鞋底、垫片);若橡胶质量较差,则会与沥青混合,制成改性沥青铺路,既能降低道路噪音,又能提高路面抗裂性。

塑料部件:分拣后造粒或炼油。电梯内的塑料件(如按钮面板、照明罩、线槽等)多为ABS、PC或PVC材质。回收时先用人工或色选机按颜色分类(不同颜色塑料混炼会影响成品质量),再用浮选法分离密度不同的塑料(如PVC密度大于水,会沉底;PE密度小于水,会浮起)。分拣后的塑料经清洗、破碎、熔融挤出,可制成再生塑料颗粒,重新生产垃圾桶、花盆等日用品;若塑料老化严重无法直接造粒,则可通过热裂解技术,在无氧环境中加热至400-600℃,将其分解为燃油、燃气和炭黑,燃油可替代柴油用于工业锅炉,炭黑可作橡胶补强剂。
玻璃部件:清洗后做建材或装饰材料。电梯的观察窗、指示灯罩等玻璃件,回收时需先去除金属框架(如铝边框),再用高压水枪清洗表面污渍。清洗后的玻璃经破碎、筛分,可分成不同粒径的玻璃砂:粒径0.1-1毫米的玻璃砂可替代石英砂,用于生产水泥、混凝土;粒径1-5毫米的玻璃砂可与树脂混合,压制成玻璃砖或装饰板,用于室内隔断或墙面装饰;若玻璃纯度较高(如无铅玻璃),还可回炉重熔,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纤维材料:压缩后做燃料或保温材料。电梯内的隔音棉、防火毡等多为玻璃纤维或岩棉材质,回收时先用压缩设备将其体积压缩至原来的1/5,减少运输成本。压缩后的纤维块若热值较高(如含有机粘结剂的纤维),可送至生物质发电厂,与秸秆、木屑混合燃烧发电;若纤维热值低但隔热性能好,则可加工成保温颗粒,用于填充建筑外墙保温层,替代传统的聚苯板,既环保又防火。
简单来说,电梯回收中的非金属材料处理就是“拆-分-用”三步:先拆解成单一材料,再按性质分类,最后通过再生技术变成新资源。这一过程不仅能减少垃圾填埋量,还能降低对原生资源的依赖,让废旧电梯真正实现“全身是宝”。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