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1%的物品
中国整理收纳协会曾通过调查指出:35-55岁人群平均拥有超过500件物品,但每天真正用到的不足15%。
我们的生活像一间仓库,被各种虚假的“必需品”塞满。
却忘了生活本该是间私人美术馆——只陈列让自己心动的1%便足以。
纪录片《生活的减法》中,袁春梅是一位中年女性,曾经的她喜欢囤积各种物品,家中堆满了无用的旧物。
厨房塞满长期未拆的调味料、坏掉的小家电,发霉的干货等过期食品;
衣柜里堆着247件衣物,其中70%平常几乎不穿;
客厅角落里积压着大量废旧鞋盒、塑料袋、以及酒店带回来的一次性用品。
曾经的她以为,东西越多,人的安全感就越足。
然而那些不停添置的物品,却并没有让她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反而在日复一日的堆积中让她陷入了愈演愈烈的困扰:
因杂物堆积,家里显得凌乱逼仄,家人频频与她争吵;
重要物品常被淹没,导致急需时像大海捞针,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整理时产生的烦躁与焦虑感与日俱增。
后来在整理师的指导建议下,她开始尝试删繁就简,清理掉无用的废物,只保留真正需要和喜欢的物品。
保持这样的习惯一段时间后,她的状态,家的模样都开始焕然一新。
渐渐地,她开始喜欢上了这种极简生活。
其实袁春梅又何尝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影子:买了10套健身装备,多数却放着落灰;
买了50本书却从未读完1本;
入了100件衣服出门前却总感觉没有一件合身的…
我们总是拼命地去拥有更多的东西,却在某天突然发现,99%的占有其实都是无声的负担。
松浦弥太郎说:“一味地囤积物品,在形式上是一种持有,可这种持有换来的是美好的东西得不到充分的享受,无用的东西又占据太多的空间和精力。
身边没有繁冗的杂物,头脑里就没有恼人的杂念,如此才能身心通畅。”
一切更少,只为更好。
中年人的极简生活,是从99%的冗余和负累中,精选出那1%的刚需与珍贵。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148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