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提琴手的自我修养
其实来这次小提琴大师课之前, 我在网上看过不少其他大师课的片段, 但是依旧感受到这次现场大师课的魅力。每一位小提琴手的演奏对观众和大师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因此现场大师课的一大魅力就是享受这种不确定性并且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这位大师名叫Benjamin Bowman, 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小提琴首席。正像他的名字一样,他自嘲他的命运早就注定了。确实如此,我身边如此多国外同事和朋友, 他是唯一一个姓Bowman的。记录一下非常业余的听课心得, 即使不会或者会一点小提琴, 也是一节非常精彩的向内生长, 向外绽放的课。
1. Bowman一开场就和我们说了一个道可道,非常道的故事。讲述他如何会成为大都会歌剧院首席,以及成长历程各种可能性和机遇。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 才能拥抱各种可能性, 道路走着走着会因为自己之前的轨迹而发生各种变化, 成为现在的样子。他也讲到为什么讲自己的故事是为了让之后的同学能够了解他,因为演员需要了解观众。
2. 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讲你的发心(Intention)是什么? 同样适用于任何场合包括练琴。 先考虑发心, 风格和感觉,技术只是表达前者的手段。练琴并不是机械的学样, 而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3. 让我们回到基础。Bowman很耐心的在每一次练习后都分享了基础的重要性, 包括手腕的基础动作, 手腕在先, 手指才会跟上。保持手肘不要太高等等。可见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小提琴是如此, 我们对于人生的基础训练是什么呢?
4. 演奏者的修养在于多听。同样一首曲目, 可以去YouTube上寻找到不同版本的演奏,多听找到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版本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一首曲子了解TA的背景, 作曲家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写的曲子, 又有哪些周边故事(八卦), 也都是需要的学习。
5. 演奏者的阳台视角。不要卡在你演奏的音乐里, 要能够跳脱出来。这个点其实在工作和生活里早就学会了, 但是练琴, 因为技术不够和各种紧张因素, 有些时候会觉得琴在拉我。这次课Bowman的原话是Don’t stuck in your music. 就和Don’t stuck in your computer, don’t stuck in your work等是一样的, 要时时刻刻记得自己是五感强大的人, 而不是AI在拉琴。
6. 问答环节中有人问什么是Bowman每天练琴日常, 我本来期待听到的是某几段音阶,手指练习等等。没想到他说, 冥想, 稳定自我的内在。看来做任何事情Being都比Doing更加重要。我的另外一个反思是这建立在技术扎实的基础上, 因为冥想我真的每天都会做, 做完上班确实真实有效。
7. 练琴的物理学美感。每一位练琴人最熟悉不过的维瓦尔第A大调, 经过Bowman的诠释, 有了抛物线的形状和方向。他还频繁提到让弓子感受重力, 在一个系统框架里的自由等等。
8. 关于揉弦。首先是Bowman对于揉弦的诠释: 一种释放压力的行为。不同的揉弦代表不同的色彩。我们需要练习这些不同的色彩, 才能更好的诠释曲目的情感。
整场大师课, 能感受到Bowman非常真实的状态, 这种真实感在任何大师身上都有体现。也让我感觉到练琴其实不是重复, 而需要把TA当成充满心流的旅程。练琴的很多思考放去工作和人生也同样适用。这些都学会了, 还怕考不进心仪的学校, 过不好你的人生?
最后, 特此鸣谢沈倩雯老师和钟宏亮老师,让这次纽约的大师课成为可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