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书籍: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作者:Mohammad Noori,Wael A. Altabey,Ahmed Silik,Marco Domaneschi,Weixing Hong
出版:CRC Press
编辑:陈萍萍的公主@一点人工一点智能
01 书籍介绍
随着交通网络日益拥堵,迫切需要采取能够管理需求并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政策。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智能交通系统(ITS)具备了实时监测当前状况、预测未来态势并支持主动、区域级交通管理的潜力。
本书为工程师、专业人士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对 ITS 理论、相关传感器技术及其在交通管理、安全、设计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实践应用的直观理解。
• 提供智能交通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可作为高速公路建设不再可持续时的长期解决方案参考
• 包含多个案例研究,用以阐释书中概念
02 作者团队
Wael A. Altabey,自 2018 年起任东南大学国际城市系统工程研究院(IIUSE)及“玄武岩纤维生产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副教授(2016–2018 年完成两年博士后)。此前曾任埃及亚历山大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现为“智能与韧性基础设施(IRI)中心”成员,曾任南京智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担任多个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多个国际期刊特刊客座编辑及编委,并在人工智能、机械、材料与土木工程领域 200 余种国际期刊担任审稿人。已发表/合作发表 110 余篇高影响期刊论文、60 篇会议论文、40 部书章、10 部学术专著及多项专利,并受邀报告 40 余场。研究方向涵盖智能与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结构、SHM、AI、NDT、结构行为数字孪生、系统辨识、基于振动的损伤检测、光纤传感、结构控制、韧性与可靠性、滞回系统、MEMS/NEMS 及自供能传感器能量收集模型等。
Mohammad Noori,加州理工大学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分校机械工程教授,美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士及终身会员,日本学术振兴会 JSPS 研究员。其在非线性随机振动(特别是滞回系统)、隔震及人工智能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研究被广泛引用。已发表 300 余篇同行评议论文(含 150 余篇期刊论文),出版 15 部专著、31 部书章,编辑 15 部技术书籍,并担任 15 卷期刊及会议论文集客座编辑。他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Aerospace)联合创始人,该项目依托 NASA 兰利研究中心,获得 3.79 亿美元 15 年期合同。研究获得 NSF、ONR、国家海洋资助及工业界逾 1400 万美元资助。已指导博士后 24 人、博士 26 人、硕士 53 人。受邀主旨演讲 20 场、特邀报告 76 场。创办并担任某 SCI 期刊执行主编,同时在 15 余种期刊任编委或副主编。2014 年担任 NSF 传感器项目主任,曾在欧美多所顶尖大学任杰出访问教授,并担任多家机构及技术公司科学顾问。曾任加州理工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北卡州立大学及伍斯特理工学院讲席教授及系主任、全美机械工程系主任联盟主席。其开设的在线课程《如何撰写高质量研究论文》已在 Udemy 平台吸引全球 9000 余名学员。为 Sigma Xi、Pi Tau Sigma、Chi-Epsilon、Sigma Mu Epsilon 等荣誉学会会员。1996 年受克林顿总统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特别委员会邀请,作为国家级专家作证。现任 CRC Press/Taylor & Francis《土木、机械、航空航天与制造工程系统韧性与可持续性》系列丛书创始主编。
Ahmed Silik,东南大学博士,现任 IIUSE 研究员。曾任苏丹尼亚拉大学土木工程系讲师及苏丹顾问土木工程师,为苏丹工程委员会会士。主要研究利用小波变换与 AI 技术进行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损伤识别与大数据分析。主持/参与多项结构损伤预测与桥梁评估课题,包括与日本埼玉大学合作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于滞回系统动力响应评估与建模项目。已发表多篇同行评议论文并参加多场国际学术会议。
Marco Domaneschi,都灵理工大学结构、岩土与建筑工程系副教授,讲授智能基础设施、地震工程与结构设计课程。曾任米兰理工大学结构工程研究员及教授。具备特殊结构专业工程师资质,并担任工业制造与机械工程研发顾问。2006 年获帕维亚大学博士学位,曾赴美国、中国、欧洲多所高校访学。现任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Bridge Engineering ICE-UK、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等国际期刊副主编或编委,为 ISHMII、IABMAS 等学会会员及 40 余种国际期刊审稿人。多次在国际会议作报告、主持分会及组织会议,荣获多项最佳报告及论文奖。主持/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已发表 70 余篇期刊论文及 130 余篇国际会议论文。研究方向包括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结构与社区韧性及可持续性、地震工程与地震风险、特殊结构、多尺度仿真、紧急疏散及结构倒塌分析。自 2020 年起入选 Elsevier 斯坦福全球前 2% 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并担任国家博士项目教学委员会委员。
Weixing Hong,南京智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先进交通研究院执行院长、高级工程师。兼任 ISHMII 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协会企业委员会主席、ISO TC204 世界智能交通国际标准专家组成员、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及江苏省综合交通学会信息技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南京智行与江苏先进交通研究院为产学研一体化高科技企业,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 AI 核心技术,结合交通分析与管理行业背景,致力于“智能+”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养护融合,提供以交通智能感知及产业应用算法为核心的装备与平台服务。
03 书籍大纲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