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1551)《滕王阁序》解读之七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一声长叹之后,王勃开始列举那些生不逢时的名人,首先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为西汉三朝元老,由于其直言敢谏,总也得不到提升,最高只做到大校级别的车骑都尉,等汉武帝想重用他时,其已是九十多岁的耄耋老人。有意思的是如此不得志者竟然还有人对其极度崇拜,当代作家张海鹏就改名为冯唐,他从此顺风顺水一跃成为网红人物,并跻身中国作家富豪前列。

    飞将军李广膂力过人,箭法绝伦,其镇守边关时,曾误以一石为虎,他拉弓搭箭“嗖”地射出,箭头居然深陷其中,众人无法拔出,后来他还果真射死一只真老虎,匈奴听说后闻风丧胆,不敢再来骚扰边境。可李广刚愎自用,心胸狭隘,而且运气不佳,在关键之战中不是迷路,就是配合失误,所以总与封侯拜相无缘,让人无比惋惜。杜甫也慨叹道:“焉知李广未封侯。”

    接着王勃又提到另外两人:“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贾谊少年成才,见解独到,其《过秦论》将强秦灭亡的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可谓一针见血,这篇经典古文也被我列入背诵之列。尽管贾谊才华横溢,却因得罪权贵被汉文帝贬至长沙。梁鸿是东汉著名的隐士,由于其所作《五噫歌》有讽刺朝政之嫌,遭汉章帝追捕,从而逃往齐鲁海滨。王勃没有直言贾谊和梁鸿未遇“圣主”,而是用反问句“难道政治不清明吗”作结,更让人才不得其用的根源昭然若揭。

    但王勃并非愤世嫉俗的喷子,他举了多个运气欠佳的例子之后说道:“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意为:不过是君子能够察觉事物的先兆,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数而已。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初心?处境艰难反该愈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足见王勃胸怀宽广,不愧是忠君爱国的好干部。其接着写道:“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无尘;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他似乎在明志,又恍若在自我安慰。

    是啊,命运多舛之时,再有才又能如何?随后王勃再掀金句狂潮:“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句分别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和《后汉书》中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用法明显与原文意思相反,更突显出王勃运用文献游刃有余,而且活学活用驾轻就熟,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第五段的最后,王勃又拉出两人:“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孟尝是东汉人,为官清正贤能,但不被重用,后来解甲归田。阮籍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他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处便恸哭而返。其实,王勃是在借孟尝和阮籍以自比,来过渡到下一段写自己身遭不幸的经历。王勃又是如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呢?且听下回分解。

    2025.8.3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236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