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爷,这世间的荒谬岂止一幕《戏台》所能概括!!!

         最早将陈佩斯的人格打上不守信用耍大牌的卑劣标签的是湖南卫视的一篇文章《陈佩斯跑了》,一篇200字不到的豆腐块文章,表述的内容大意是因为报酬原因,陈佩斯撂下观众跑了,导致表演无法正常进行。

        这件事情直到陈佩斯被封杀以后,其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事实上,不是陈佩斯跑了,而是湖南卫视当年的“白嫖”没能得逞。同样没能得逞的还有某大牌的电视台,发行了大量佩爷的作品而未经本人同意,更没有支付报酬,导致佩爷与其对簿公堂,其结果是佩爷被雪藏近三十年。

        有人说陈佩斯这人一根筋,相比陈佩斯,朱时茂就聪明多了,知道见风使舵和曲意逢迎;也有人说陈佩斯不愧被称为“佩爷”,因为他敢对抗国家最大的舞台。我对陈佩斯这些年所受的委屈深感愤懑,对他对艺术的执著深感敬佩。至于他作品的水平有多高并不重要,持之以恒,念念不忘,才是一个艺术匠人应有的坚守,在这一点上,陈佩斯做到了。

        我们在赞美陈佩斯的时候,没有必要对大舞台进行贬低,毕竟大舞台也是要吃饭的,从明星身上揩油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当年被大舞台揩过油的又岂止陈佩斯一人,其他人之所以不敢站出来,是因为不想走陈佩斯同样的路。

        这段时间,陈佩斯将话剧改编成的电影《戏台》火了,据说一大波老艺术家在深夜买票由孙子们搀扶着去影院看片,而最为感人的一幕是很多零零后成了这部影片的坚定支持者和强劲消费者。到目前为止,其票房累积已超过2亿。这似乎表明观众中还是有许多真正喜欢艺术的人。

        我在拉萨,这边还没有《戏台》这部戏的排档,我想,如果轮到拉萨上演,我是会去看看这部作品的,至少我要验证下这部影剧的艺术价值是否如聂教授所说的那样,我相信聂教授对影视剧作的眼光。

        当聂圣哲以“佩爷”称呼陈佩斯,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因为聂教授比陈佩斯在年龄上相差不过一轮。用“爷”这个字足可见聂教授对陈佩斯在艺术道路上的坚守与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其人品的赞誉。

        从“吃面”开始,到“主角与佩角”,到“王爷与足球”······ 可以说作为七零后的一代人,是在陈佩斯的幽默小品中成长起来的,在他从春晚的舞台上消失后的岁月里,依然会回想起他那滑稽的形象。

        岁月已将他当年雄健的身体销蚀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头,但我们从他佝偻的背上依然能感受到他那不屈的脊梁。刘禹锡在他《再游玄都观》这首诗里这样写道:“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曾经打压封杀过的那些大舞台的当权者,如今已生死各异,然而,“佩爷”却还是那个“佩爷”。

        据说为了打压佩爷,各大影院将他的影片排在午夜档,令人意想不到的却是在午夜档播放之时,那些连手机购票都不懂的老艺术家们,颤微微的来到了午夜场,用他们的行动支持着佩爷。

        当下有两位逆潮流的艺术大师,佩爷无疑算一位,还有一位是刀郎。刀郎的事迹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阅我以前的文章。这两位艺术家有着相同的风骨,在此,向两位砥砺前行的艺术家致敬。

        有位不知名的作家曾经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往事如浮光掠过的水面,我只拣闪光的藏在心里”。如果说生活是一把风霜之剑,那么,心底的柔软是我们始终珍藏着的美好。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236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