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不仅仅只是荔枝

合上《长安的荔枝》,心情有些沉重。

砍伐了几百株荔枝、累死了无数驿卒,最后只剩下一骑冲进皇城,只为了那妃子一笑。一路上那逃难的农民、荒凉的驿站,与皇城的奢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时,小弟弟就发来了该书改编的电影正式上映的消息,于是,我们相约,周日一起去看电影。

马伯庸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曾荣获“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散文奖、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第四届“茅盾新人奖”。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创作的中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唐天宝年间,人到中年的李善德骂骂咧咧干了很多活,抠抠搜搜花了不少钱,到头来却还是个无名小吏,最终,因为一次召见,而发生诸多变化的故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影片围绕着这句诗铺开,将视角放在了底层人民身上,不再津津乐道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传奇故事,而是通过“荔枝使”转运荔枝的过程,去思考“无人知是荔枝来”背后所隐藏的真相。

从岭南到长安五千余里,在那个车马很慢的时代,路途非常遥远,而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这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九品小吏李善德被同僚算计,在各部门的“踢皮球”中,成了鱼成恩手里的“替罪羊”,接下了这个“难于上青天”的任务。

这时,小吏李善德靠着借贷,终于在长安有了家。

原本以为是一个更美好生活的开端,甚至开始幻想着,要在院子里种上一棵桂花树,到时候可以在桂花树下铺上一张毯子,酿些桂花酒,那应该才是他向往的生活。

只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一次召见,改写了他的命运。

因为那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善德初时也胆怯过,甚至想要逃避。作为一名在底层打滚几十年的官员,他深知官场的潜规则,明知是坑,却无力反抗。

他担心自己的处境会连累到妻儿,打算与妻子和离,一心等死,是好友杜甫的话点醒了他,“你已经退无可退,不如拼力一搏。”

正是在这样的信念支持下,他带上行李出发了,亲自去岭南,这一刻,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写结局。

于是,他发挥出自己严谨细致的优势,想要靠着他的踏实与专业,勇敢地与现实抗争。

在这个过程中,他研究转运荔枝这一路上的地势,寻找荔枝的保鲜方法,一点一点地,试图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那张多次出现的表格,昭示着他的踏实与专业。他记录下各条路线的试验结果,安排转运途中各衙署的工作职责,提前摸排,清除隐患。

只是,个人的力量终究是微小的,在朝堂权谋的算计下,人性的善恶展现得淋淳尽致,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次站起来,却再也没有想过要放弃。

脑子里飘过那一段他与阿潼的对话,印象深刻,引人深思:

李善德:“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花这么多钱,在毫无胜算的事情上。”

阿僮:“既然没有胜算,为什么要做?”

李善德:“因为我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挺喜欢这个结局,他妻子的那句话:“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更是让人觉得,一切的努力都值得!

荔枝,本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在剧中不仅仅是一种水果,因为它的易变质,既代表着生命的脆弱,美好易逝去,也隐喻着权力与欲望的任性无度。

编剧正是通过这颗小小的荔枝,打磨出一张关于权力与欲望的镜子,映照着历史的沉浮。

通过一个个的小人物的命运交织,我们看到了一幅复杂的社会构图,看到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生存智慧与道德坚守。

面对困境,我们要保持希望,在压力下展现智慧,勇敢地面对挑战,正如杜甫劝李善德的那句话一般:“你已经退无可退,不如拼力一搏。”

2025年齐帆齐写作营 第(202)篇1393字,累计241909字。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240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