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说新语》(0042):试守孝子王绥

原文: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译文:仆射王愉在江州刺史任上时,被殷仲堪、桓玄所驱逐,仓皇逃亡到豫章郡,生死莫测。他的儿子王绥在京都得此消息,既是愁容满面,又在起居饮食等各方面都自我抑制。当时人把王绥叫作 “试守孝子”。

拓展理解:王愉出任江州刺史、都督豫州四郡、辅国将军、假节。到任后不久,殷仲堪、桓玄、杨佺期举兵响应王恭并顺流而下迅速逼近,王愉毫无防备,仓皇逃奔临川,被桓玄所擒。此时在京都的王绥,不知其父生死而愁容满面。其实,他更忧心忡忡地是:如果父被诛杀,自己小命难保。

然而,桓玄在寻阳结盟时,将王愉置于盟坛之上,王愉深感耻辱。事情平息后,王愉被任命为会稽内史。后来王愉成为桓氏女婿,父子宠贵。桓玄篡位后,任命王愉为尚书仆射。

刘裕举起义旗后,加封为前将军。桓玄失败。因王愉原系桓氏婿,又曾侮辱刘裕,心不自安,便暗中勾结司州刺史温详谋划作乱,事情泄露后被刘裕所杀,子孙十余人都被处死。

史上有评论:王绥“试守孝子”之行,与晋廷“以孝治天下”思想相凑泊。但其“试守”之忧,是真,是假?是忧父之存亡,抑或忧己之名位?值得思考。史称其“少有美名,厚自矜迈,实鄙而无行”,桓玄之篡,急攀为中书令。有“孝”而无“忠”,正见其道德特色。故其身死之后,“名论殆尽”,何德之有?一个贵族恶少,因其善作姿态而误入“德行”门榜,是对历史的嘲弄,悲哉!

感悟:任何事情都会有不同的评论。不论怎么说,只要是有良知的人,如果自己的父亲生死莫测,那么担忧就是发自内心的。王愉处于东晋时代,谋反诛三族。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寇”,还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想:王绥不仅仅是愁眉苦脸、抑制自己的起居饮食,还有恐惧吧!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257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