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段数学课堂在互动中生长
作为小学数学高段教师,书中关于互动技巧的内容时,那些与分数、方程、几何图形打交道的课堂场景总在眼前浮现,书中的方法也因此有了更具体的实践意义。
“挑人回答有技巧”在高段数学课堂里尤为重要。以前教方程应用题时,总依赖几个思路清晰的学生带动课堂,却发现不少孩子在“列等量关系”这一步卡壳了也没人说。现在我会先用“321,请抢答”激活思维——比如出示“一个数的3倍加5等于20,求这个数”,让反应快的学生迅速报出设未知数的方法;紧接着用随机抽学号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必须聚焦。上次讲百分数应用题,随机点到平时只在草稿纸上演算的小周,他竟完整讲出了“求发芽率就是求发芽种子数占总种子数的百分之几”,全班自发鼓掌时,他眼里的光让我明白:高段孩子不是不会,只是需要被“推一把”。
“拍照是一门技术活”在几何与解决问题教学中简直是“利器”。教圆的面积推导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剪拼的“近似长方形”拍照上传,放大后能清晰看到“圆的周长一半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半径相当于宽”,比课本插图更有代入感。处理复杂的行程问题时,我会拍下学生画的线段图,让大家对比“哪幅图把‘相遇时间’标得更清楚”,这种可视化的分析,比单纯说教高效得多。
这些方法让高段数学课堂少了些抽象的难题,多了些互动的温度。未来在教圆柱体积、比例应用时,我还会继续探索,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字时代的课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数学自信。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