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提问,培养数据感

设置好问题,是成果教学的开端。一个好的问题,不能带走明显的倾向性,议题范围不能显得过大,没有铺设具体情境,能让学生更好的结合原理角度来思考。所以,提问应从表述上,情境的创设上出发。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针对本节课前重难点,设计能够让学生思考碰撞的好问题,这将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石。

其次,教师还需刻意练习,培养数据感。面对课堂上的数据,我们既要有敏感性,又要有智慧应对的策略。根据不同的学习数据,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设置对应的学习和任务分配时间,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但是数据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们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来培育对数据的感知能力。提前分析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易错点设置题目,结合反馈器收集的学生思考,采取合适的教学决策。

1、简单基础的知识,随机挑人回答。

随机挑人说明理由,同时还了设置“我不会”的第三选项,避免学生乱选影响数据和决策。

2、重要知识点辨析,小组限时讨论。

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及计时讨论,并且在小组讨论后,随机挑人总结讨论结果,倒逼每个学生做到认真参与讨论过程:做到倾听、表达、做好记录。

3、检测性题目,即时作答。

当准确率低于70%时,老师可停下来,倒计时进行小组讨论,说理由,重新作答,最后从改变选项的同学中随机挑人说明理由,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要培养数据感,在常态课中一点一滴刻意练习,在实践中累积和丰富,使它成为自己教学的一部分。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288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