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半年 Claude Code 和 Cursor,聊聊这两个工具的真实区别

前阵子在技术交流群里,看到有人争论 Claude Code 和 Cursor 哪个更好用。其实这半年来,我两个工具换着用,慢慢摸出了些门道 —— 它们就像两把不同的刀,各有各的顺手场景,没必要非要分个高下。今天就从日常开发的点滴体验说起,聊聊它们到底有啥不一样。

打开方式里藏着的定位差异

第一次打开 Claude Code 时,我盯着屏幕愣了几秒。整个界面像张铺开的思维导图,项目里的文件按模块分类,线条连着彼此的调用关系,连哪个函数被多少地方引用过都标得清清楚楚。后来才明白,这是个独立的可视化工作台,骨子里就带着 “全局观”。

那段时间我们团队在做电商项目重构,十几个模块搅在一起,光理清 “下单后怎么同步到库存系统” 就开了三次会。直到用上 Claude Code,产品经理直接在可视化面板上圈出相关文件:“这里的调用顺序有问题”,我们才突然醒悟 —— 原来有些沟通,真的不如一张图来得明白。

而 Cursor 是悄悄钻进我常用的 VS Code 里的。第一次用它时,我正在写用户登录的验证逻辑,卡壳在密码加密那块。随手敲了句 “// 用 SHA256 加密密码”,光标底下唰地跳出一段代码,连异常处理都考虑到了。那种不用切换窗口的顺畅感,就像身边坐着个随时能搭话的搭档。

现在我养成了个习惯:打开电脑先看今天的任务 —— 要是改公司的核心系统,就点开 Claude Code;要是写个人博客的后端接口,直接在 VS Code 里召唤 Cursor。

功能细节里的使用逻辑

Claude Code 让我觉得惊艳的,是它处理复杂项目的 “大局观”。有次接手一个五年前的老项目,光用户模块就有七个相关文件。我在搜索框里输入 “用户注册后如何发送验证邮件”,它不仅列出了涉及的所有文件,还在旁边画了个流程图,标着 “前端表单提交→后端验证→调用邮件接口→更新用户状态” 的步骤。

最方便的是多人协作时,每个人的头像会跟着修改的代码块走。有次实习生改了订单状态的判断逻辑,我在可视化面板上一眼就看到他漏了 “已取消订单” 的处理,直接在旁边标注 “这里需要补充判断”,比在群里刷屏高效多了。

Cursor 则在 “小而美” 的细节里打动我。上周写 Python 的列表推导式,总觉得不够简洁。选中代码右键点 “优化”,它不仅把嵌套循环改成了一行推导式,还加了句注释:“这里用 enumerate 能同时获取索引和值”。我对着注释查了下用法,现在写推导式顺手多了。

还有次调试 JavaScript 的异步逻辑,卡了快一小时。用 Cursor 的 “解释代码” 功能,它把 Promise 的执行顺序拆成了三步,标着 “同步代码先执行→then 里的回调进入微任务队列→主线程空了才执行”。看完突然就通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自己啃文档舒服多了。

不同场景下的选择心得

用了半年后,我慢慢摸出了规律:

需要理清项目脉络时,选 Claude Code

比如刚接手新项目、做架构调整、多人协作开发核心模块,它的可视化功能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我现在做技术方案时,都会先用它画调用关系图,心里更有底。

专注写代码时,选 Cursor

比如写接口函数、调试单个模块、学新语法,它能让你保持思路连贯。尤其适合新手,遇到不会的直接问,比硬着头皮查文档高效。

有次团队聚餐,后端的老周说他现在是 “双工具流”:白天在公司用 Claude Code 跟团队同步进度,晚上回家用 Cursor 写个人项目。这话我特别认同 —— 工具没有绝对的好坏,能帮你高效解决问题的,就是合适的。

写在最后

其实刚开始用这两个工具时,我也纠结过 “到底哪个更好”。现在才明白,好的工具就像好的同事,不用追求全能,能在擅长的领域帮到你就够了。

如果你刚接触这两个工具,不妨都试试。也许你会像我一样,在 Claude Code 的可视化面板里找到全局观,在 Cursor 的实时辅助里找到写代码的顺畅感。

你们用这两个工具时,有什么特别的体验?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说不定能发现新用法~

#编程工具分享 #开发者日常 #效率工具测评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307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