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宰相——曹参(二):萧规曹随,无为而治,原来,原地踏步也是一条正确的路,有些事情,不做比做了效果更好,不贪婪,没有虚荣心
17、曹参是汉朝第二位丞相,他坚持以治理齐国的“黄老之术”施政办事,对萧何时所任用的官员,一个也不加以变动,也不干预他们按照职权范围处理事情。因此在朝廷丞相变动的关键时刻,没有引起一丝波动,朝中君臣和原来一样相安无事,朝政也和原来一样井然有序。
小翟解读:萧规曹随。有时候,路线、道路都是正确的,原地踏步是最好的选择,你总去改变,去有上进心的干这干那,反而让自己犯了错误。
18、曹参特意表现出什么事也不管,什么事也不做,成天只是喝酒、聊天的状态。
小翟解读:看得懂的人知道这是无为,看不懂的人会觉得不好好工作,人啊,要找到懂自己、喜欢自己的人在一起。
19、心有不满的大臣们便将他的种种行为报告给了惠帝。
小翟解读:交的朋友多了,处在人际关系中,就是内耗,容易被算计。聪明人远离人群,不交朋友。
20、惠帝一直受母亲的制约,吕雉专权,还残忍的杀害了戚姬,并du死了戚姬的儿子刘如意,惠帝绝望之下不理朝政,每日借酒消愁。
小翟解读:宫廷之内,人物关系复杂,必然涉及到勾心斗角,权谋斗争。吕雉干掉是她的政敌,在她那个位置上,她只能这么做。吕雉是领袖,正如曹操干掉了吕博奢,因为他们要成为帝王。
21、《道德经》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了解大道的人不出门户一步,就能够推知天下事理;不向窗外望一望,就能够了解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向外奔逐得越远的人,懂得的也就越少。所以有道的人不出行也能够推知事理,不用窥望就能明晓,不去妄加施为就能够有所成就。
小翟:懂得规律的领导,做事情,是有章法的。
22、听到有人汇报曹参的行动,惠帝很纳闷:“丞相怎么跟朕一样?难不成是嫌弃我年幼、没有高祖的能力而不愿意尽心尽力辅佐朕?”惠帝左想右想总感觉心理没底,为此很着急。
小翟解读:汉惠帝,拿的一手牌,这是身在帝王家决定的,不应该沉沦,积极努力的把这手牌打好。永远乐观、永远积极思考才对。
23、有一天,惠帝对在朝廷担任中大夫的曹窋(曹参的儿子)说:“你回家的时候,可替朕问问你父亲,高祖刚刚去世,朕比较年轻,天下大事只能靠相国来主持。可他天天喝酒,无所事事,如何能治理天下?看看你父亲如何回答?”
小翟解读:刘盈的正确做法,就是找到曹参这些优秀的大臣,问问他们母后这样强势,我该如何办?找到高人指点迷津,一个帝王是要有智囊团的!
24、曹窋回家把惠帝的话一五一十地跟曹参说了一遍。曹参听话竟然勃然大怒,怒骂道:“你这种毛孩子懂什么?朝廷大事哪里有你说话的份!”
说着,竟然叫仆人拿板子来,把曹窋打了200下,边打边说:“赶快进宫侍奉皇上去,做好你分内的事就行了,不该你管的事管它做什么?”
曹窋莫名其妙地受了责打,非常委屈,回宫后向惠帝诉说了此事。
小翟解读: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哪怕是父子之间,天机不可泄露,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操心别人的事情。
25、惠帝更加莫名其妙,弄不清到底怎么回事,第二天早朝后,便将曹参留下,责备他:“你为什么要责打儿子呢?他说的那些话是我的意思,也是我让他去规劝你的!”
曹参摘了官帽,跪在地下叩头谢罪。
惠帝叫他起来后,又说:“你有什么想法,请照直说吧!”
曹参就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陛下,若论英明神武,您觉得您与先帝比起来如何呢?”
惠帝马上答道:“朕怎么敢和先帝比?”
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谁强呢?”
惠帝笑着说:“我看你目前还比不上萧相国!”
曹参微笑着点头:“陛下说得对,先帝平了天下,萧相国定了法令,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陛下是守业者,只需要遵循先人的法度,不乱加改动,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难道有什么不好的吗?”
惠帝听完这番话,总算明白了曹参的一番苦心。
小翟解读:你不理解的现象背后,一定有他的原因。在大局未定,打江山的时候,需要你有上进心;在守江山的阶段,需要你原地踏步了,能维持原状,就很厉害了。原来,雄心壮志,上进心也是分时候的,有时候,原地踏步才是对的。
26、曹参会去后,依然照旧行事,国无大事,天下安宁。公元前190年,曹参病死。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净,百姓心欢喜。”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萧规曹随”。比喻按照前任的城规办事。
27、龙且:(?——公元前203年)项羽的大将,与钟离昧、周殷齐名。
韩信击齐,龙且前往救援。韩信以沙袋堵塞潍水上游,行走到一半假装失败而归,龙且率兵出击,被杀。
小翟解读:打仗要讲谋略,兵者,诡道也。
28、无为而治
意思是自己无所作为而天下得到治理。
刘邦刚刚建立政权,当务之急是修养生息,不乱作为,所以西汉初年的做法是“无为而治”。
29、曹参开启了无为而治的先河。现在人们提到汉朝,便会想到“文景之治”,论及“文景之治”,便会想到“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
真正实践无为而治并取得巨大成效的,曹参算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人。
小翟解读:原地踏步,原来也是一条正确的路。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