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aDB 12.0 正式发布:更稳定、更高效、支持更多平台
MariaDB 12.0 是这款广受欢迎的开源数据库的最新稳定版本,已经正式对外发布。本次更新带来了大量关键的错误修复、性能提升以及更广泛的平台支持。值得提醒的是,12.0 采用滚动更新机制,想要体验最新特性的用户,建议在 12.1.2 版本发布后尽快升级。
存储引擎大升级,提升稳定性和性能
此次更新重点聚焦于存储引擎的优化,尤其是 InnoDB 和 Aria。
针对 InnoDB,开发团队修复了自适应哈希索引损坏的问题,以及缓冲池缩小时可能引发的异常情况,避免了服务器在特定内存压力下挂起的风险。新增的 innodb_linux_aio
参数,可以根据 Linux 环境智能选择使用现代的 io_uring
接口或传统的 libaio
,这让 I/O 性能更出色且更稳定。
Aria 存储引擎也获得了多项修复,例如解决了在包含向量索引的表上添加外键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进一步增强了引擎的健壮性和兼容性。
此外,MariaDB 12.0 还修正了在使用 USING HASH
添加 UNIQUE 约束时,可能导致带有外键的表结构损坏的复杂边缘问题。对于大量依赖分区表的用户来说,修复了分区表转换操作后导致副本崩溃的严重问题,确保了数据的安全与一致。
集群与备份功能更完善
集群方案中,Galera 版本升级到 26.4.23,增强了对 OpenZFS 2.3.0 及以上版本的支持,带来更好的存储兼容性。同时,解决了半同步复制模式下,停止副本时主节点无响应的长期困扰,集群管理更加顺畅。
备份工具 mariabackup 也得到优化,尤其是在处理复杂 Aria 表结构时表现更好,有效避免了复制不匹配等常见错误,提升了备份和恢复的可靠性。
优化器与 SQL 层修复
高级用户会注意到,MariaDB 12.0 在查询优化器和 SQL 处理层面也有不少改进。例如,修复了无名列派生表的异常行为,优化了索引合并计划,使查询执行更高效准确。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解决了分析包含 UTF-8 字符的表时可能导致无限循环和内存泄漏的严重漏洞,让系统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平台支持再扩展
MariaDB 12.0 在兼容性上也有很大进步,现在正式支持更多主流 Linux 发行版和架构,包括:
-
Fedora 42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10(支持 x86_64、aarch64、ppc64le 和 s390x 架构)
-
SLES 15 SP6 和 SP7
-
Ubuntu 25.04(Plucky Puffin)
-
Debian 13(Trixie)
需要注意的是,MariaDB 12.0 是 Ubuntu 24.10 系列的最后支持版本,Ubuntu 24.10 将于 2025 年 7 月停止标准支持。此外,针对 CentOS Stream 9 用户,之前缺失的 MariaDB-provider-lzo
软件包已补充完善。
总结
MariaDB 12.0 是一次专注于“稳定性”和“性能”的重要升级,尤其在存储引擎、集群复制和备份管理等核心领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进。新增的智能 I/O 参数和更完善的错误修复,为数据库管理员和开发者们提供了更可靠、高效的运行环境。
同时,更广泛的平台支持也让 MariaDB 能够适应更多企业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作为一个成熟的开源数据库,MariaDB 12.0 继续推动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并保持其在业界的重要地位。
如果你正在使用 MariaDB,或者计划选择一款稳定、功能丰富的数据库解决方案,MariaDB 12.0 是值得关注和升级的版本。
更多详细内容,可以访问 MariaDB 官方发布公告查看。
需要在最新的 Debian 13 中安装 MariaDB 12 的一键安装脚本的联系V:linuxgs
The post MariaDB 12.0 正式发布:更稳定、更高效、支持更多平台 first appeared on Linux迷.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