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语杯”一等奖课例《时间的脚印》张晓峰

早上观看了《时间的脚印》课堂录像,也看了老师的留言,绝大部分是称赞学习。其中有一个老师的留言犀利直接,指出了好几个方面的问题。看了看确实也有些道理,这弄得主方徐老师很有些下不来台。毕竟每堂课都有它的问题,但是更多的应该看到课堂的闪光点,这也是对老师的一种鼓励。况且是在这种全国性的大赛上评出的一等奖,而且是出自徐老师家乡的一位老师。如果问题真的太多,却被评上了一等奖,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大家都会去讨论去思考,甚至会有非常不好的影响。当然并不是说不能提出问题,但可以把提问题的方式变一下,和老师私下交流是不是更好呢?

我也看了课整体思路清晰的节奏和缓,很有徐杰老师的风采,确实为一节优秀的课例。以研究、探讨一下甚至挑剔的眼光来看,课中有一些问题,比如说给学生搭支架,该搭的地方没有搭,不该搭的地方却搭了,个人感觉填空式的回答问题是跟着老师的设计在走,课堂生成性不强。整个课堂设计思路清晰,围绕着说明文在走。从本文的文本特点来看,单独成段的句子较多。这便于梳理文章的层次思路,看出作者的推理过程。 对应着单元导读,要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在前边第1个大的环节梳理文章之后是不是接着就顺应着通过单独成段的句子来理出文章的推理方法。学会读科学小品文呢。所以对于张老师的第2个大的方面,从语言的角度分析文章,读出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我是抱着质疑的态度。

学会听课学会评课,这是我们听课的价值所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论语》中然后告诉了我们如何学习,如何进步的方法。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342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