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红楼梦》贾府的近支男

1、贾代儒

贾代儒是贾府“代”字辈的非嫡系成员,贾代善、贾代化的庶弟,也是贾瑞的祖父。他一生以儒学耆宿自居,但科举仕途止步于秀才或童生身份。

贾代儒与嫡系贾政等人相比,他没有好的仕途机遇,一生落魄。他无法像贾赦、贾珍那样世袭家族荣光,因没考上举人,只能依靠贾府过日子,后来成了贾府家塾的教书先生。

贾代儒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丧孙,经历了人生的诸多不幸。儿子、儿媳早早去世后,他担负起教养孙子贾瑞的责任。但贾瑞后来欲与王熙凤勾搭,反被捉弄,病重时,贾府王熙凤以人参须末敷衍应付,最终贾瑞不治身亡,贾代儒悲痛万分。晚年的他只能依靠贾府的接济维持生计。

作为贾府义学的塾师,贾代儒承担着家族子弟的训导职责,宝玉的八股文就是跟他学的。

但我们可以发现,贾代儒在育人教学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他对嫡孙贾瑞采用高压方式,禁止贾瑞参与社交活动,还会施以体罚。他不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这种机械执行礼教的方式让贾瑞产生逆反心理,最终沉溺于不良欲望。同样,他对学堂也管理失当,对义学里的生源把控不严,纵容薛蟠等纨绔子弟扰乱教学秩序,使得学堂成了名利场,显示出他在教育管理上能力不足。

曹雪芹之所以塑造贾代儒这一人物,是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宗法体系的双重批判。既揭示了“学而优则仕”的虚幻,也展现了礼教规训与人伦情感的冲突,是封建末世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样本。

2、贾瑞

贾瑞是贾府义学塾贾代儒的长孙。贾代儒是贾家塾中的教书先生,为人方正古板,对贾瑞管教甚严。贾瑞父母早亡,在祖父的严格管束下成长,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正确的引导,导致他在性格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偏差。

他在见到王熙凤后,便被其美貌所迷惑,不顾伦理道德和家族规矩,对王熙凤展开了疯狂的追求。他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即便明知王熙凤在戏弄他,仍然一次次地陷入陷阱,表现出极度的好色和贪婪。

贾瑞的行为十分愚蠢,他看不清王熙凤的真实意图,轻易地相信了她的谎言。在王熙凤两次设局捉弄他时,他都没有丝毫的警觉,一步步地走向绝境。他的鲁莽行事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反映出他缺乏基本的判断力和理智。

在表面上,贾瑞在贾府中表现得还算规矩,但内心却充满了自私和虚伪。他只考虑自己的欲望满足,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家族的声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违背道德和伦理,甚至伤害他人。

两次被王熙凤戏弄后,贾瑞又惊又怕,加上冻饿劳累,一病不起。尽管有跛足道人送来“风月宝鉴”,告诫他只能看反面,但他不听劝告,只看正面,病情越来越重,最终不治身亡。

贾瑞最终因沉迷于色欲而丢掉了性命。他的死是自己愚蠢和贪婪的结果,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堕落和道德的沦丧。他的悲剧结局给读者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保持清醒的头脑。

同时也揭示在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中,表面上是诗礼簪缨之族,但实际上内部却充满了荒淫无度、道德败坏的现象。贾瑞的行为是这种社会风气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3、贾蔷

贾蔷是宁国府的正派玄孙,父母双亡,自小跟着贾珍生活,后因避嫌,贾珍分给他房舍,让他搬出宁府自立门户。

贾蔷生得风流俊俏,一表人才。他心思细腻、善于钻营攀附、趋炎附势,残忍凶狠且惯于投机取巧,但对伶人龄官专情。他内性聪敏,处事圆滑,但也有着贾府子弟常见的纨绔习性,与贾蓉最相亲厚,常斗鸡走狗、赏花阅柳。

第9回中,金荣污蔑秦钟和香怜,贾蔷想帮秦钟又不想得罪薛蟠,便挑唆宝玉的小厮茗烟闹事,自己则装作有事提前离开;第11回,贾瑞对王熙凤心生爱慕,王熙凤与贾蔷、贾蓉设局捉弄他。贾蔷不仅让贾瑞写下五十两银子的欠条,还拉着他在台矶下蹲着,最后和贾蓉从楼上泼尿粪浇他;第16~18回,贾元春晋封贤德妃并要省亲,贾家筹建戏班,贾蔷获得到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美差。他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安置在梨香院,后总管戏班日常事务。省亲当日,他带领女戏子表演,元春点戏,龄官加演《相约》《相骂》二出;第30回,宝玉看到龄官在蔷薇花架划“蔷”字。

到了36回,贾蔷花一两八钱银子买雀儿逗龄官开心,却因龄官生气而将雀儿放生。得知龄官咳嗽吐血,他立刻要去请大夫。这体现了他对龄官的深情;第105回,贾府被抄,贾蔷在荣国府宴席上,贾赦被抓走。之后他帮贾琏料理家事,却与贾环等人赌钱喝酒、偷典偷卖,还伙同他人欲将巧姐卖与外藩王爷为妾,最后巧姐被刘姥姥搭救。

而贾珍与贾蔷的关系一直较为复杂,既有生活层面的抚养与被抚养关系,也在权力和利益上相互关联,同时外界对他们的关系存在诸多猜测。因为贾蔷父母早亡,他从小跟着贾珍过活,贾珍承担了对他的抚养责任。即便后来贾蔷搬出去单过,衣食住行依然由贾珍提供,包括居住的房子。这体现了贾珍对贾蔷生活上的照顾。贾珍对贾蔷十分疼爱,使得贾蔷在宁国府中地位特殊,族中几乎没人敢触逆他。贾蔷斗鸡走狗、赏花玩柳,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总恃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

贾珍作为宁国府当家人,对贾蔷颇为信任,常让他参与宁国府重要工作。如贾元春省亲时,贾珍把到江南采办小戏子的差事交给贾蔷,这是一项肥差,足见贾珍对他的器重。他们在宁国府的权力结构中形成利益共同体。贾蔷借助贾珍的权势在府中获得特殊地位和资源;贾珍则通过贾蔷的办事能力,巩固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外界猜测认为他们存在不正当的同性关系。当时社会尚男风,且宁府人多口杂,有奴仆造言诽谤,贾珍风闻口声不好后让贾蔷搬出去避嫌,这一行为引发了这种猜测。也有贾蔷是贾珍的私生子之说,但从作者叙述、贾珍行为逻辑、贾蓉态度以及贾府家谱制度等方面来看,这种说法缺乏有力证据。还有观点认为他们是普通叔侄关系,贾珍疼爱贾蔷是因为他是宁国府正派玄孙,与自己亲缘关系近,且贾珍对族中子侄本就比较照顾。

4、贾菌

贾菌为荣国府近派的玄孙,娄氏之子,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贾菌与贾兰关系亲密,一同在荣国府家塾读书,年纪相仿,在学堂里相互陪伴。贾菌尽管年纪尚小,却有着远大的志向。他性格顽皮,不怕与人争斗,有较强的正义感和勇气,遇事不逃避,有担当。

在学堂事件中,宝玉和秦钟被金荣欺负,茗烟替宝玉出头,金荣的朋友飞砚打茗烟,却打在贾兰和贾菌的桌子上,将磁砚水壶儿打粉碎,溅了一书墨水。贾兰稳如泰山,而贾菌不肯罢休,骂着便要抓起砚台参与争斗,显示出他不肯吃亏的性格。

贾菌性格顽皮且勇敢,遇事容易冲动,而贾兰相对沉稳内敛。在日常交往中,贾兰的沉稳作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贾菌,使他逐渐学会在面对事情时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贾兰勤奋读书,一心想要通过科举出人头地,这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会感染贾菌,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他们会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互相鼓励对方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助于贾菌保持对未来的憧憬和奋斗的动力。

贾菌和贾兰同在荣国府家塾读书,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心得和体会。遇到难题时,两人可以一起探讨解决方案,互相启发思路。贾兰可能在某些学科上有独特的见解和学习方法,他会将这些分享给贾菌,帮助贾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同样,贾菌也可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能为贾兰提供新的学习视角,促进彼此的学业进步。

贾菌和贾兰会在学习上暗暗较劲,比拼成绩和进步。这种良性的竞争能够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同时,他们又会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互相支持,这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贾兰在荣国府家族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与贾兰的友谊,贾菌能够更好地融入荣国府的社交圈子,结识更多的家族子弟。这不仅可以丰富他的社交生活,还能为他未来的发展积累人脉资源。在与其他家族成员的交往中,贾菌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社交技巧和礼仪规范,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贾兰以勤奋好学、品行端正而受到家族长辈的认可和赞赏,贾菌与他交往密切,也会受到这种良好声誉的影响。家族中的人会因为贾兰的缘故,对贾菌有一个初步的好印象,这有助于贾菌在家族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自己的声誉。良好的声誉又会进一步为他的社交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5、贾芸

贾芸是荣国府的近支玄孙,但家境极差。他这一支要么子孙太多,要么曾祖为庶出,导致家业凋敝。在荣国府中,资源往往集中在嫡系(如贾宝玉、贾琏)身上。贾芸作为旁支,缺乏实际价值,难以得到荣国府的重视。例如筹备元春省亲时,年纪小又没后台的他根本靠不上,被排除在重要事务之外,处于家族的边缘位置。

贾芸年满十八岁后,积极求族叔贾琏给他一份工作。然而贾琏起初并未真心帮忙,只是表面应付。这反映出荣国府中权力阶层对旁支子弟的忽视,他们更倾向于将事务交给自己信任或对自己有利益关联的人。

贾芸转而求王熙凤安排事情做。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管理者,世故且精明。她一开始拒绝了贾芸,但贾芸通过送冰片、麝香讨好她后,她才让贾芸负责种树的差使。这一过程体现出荣国府对待贾芸这类旁支子弟既现实又功利,只有当贾芸能提供一定价值时,才会给予他机会。

贾宝玉与贾芸有较为友好的互动。贾芸认贾宝玉为父亲,贾宝玉对他也比较随和,没有嫡庶之分的架子。这表明在荣国府中,并非所有人都以家族地位来对待贾芸,贾宝玉的态度给贾芸在冷漠的家族环境中带来了一丝温暖。

除了贾宝玉,荣国府的多数人对贾芸还是漠视的。他在家族中依然难以真正融入核心圈子,其地位和境遇并没有因为与贾宝玉的交往而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6、贾芹

贾芹是贾府草字辈的子孙,属于贾府的旁支。他父亲早亡,与母亲周氏相依为命,在贾府众多子弟中地位并不突出,经济状况也不算宽裕,这使得他对改善自身处境有着强烈的渴望。

在元妃省亲后,为管理小沙弥、小道士,贾珍安排贾芹负责此事。他母亲周氏得知后,先到王熙凤处讨好求情,王熙凤顺水推舟答应。贾芹因此获得这一肥差,有了稳定收入和一定权力,能在家族中崭露头角。

贾芹得到差事不久便忘乎所以。他不认真管理事务,在铁槛寺和水月庵胡作非为。不仅招纳小流氓在庵里聚赌,还与女尼、女道士厮混,将差事当成满足私欲的工具,严重违背道德和家族规矩。

他的恶行被人告发,传到荣国府。王熙凤得知后非常生气,要将他叫来质问。虽然书中未详细描述他最终受何惩罚,但此事让他在家族中声名狼藉,也让贾府的丑事进一步暴露。

贾芹为得到管理差事,借助母亲与王熙凤拉关系。他深知在贾府要想获得好处,需攀附权贵、打通关系,这种钻营手段显示出他的世故和对利益的追逐。

得到差事本是改善生活、为家族出力的机会,但他却将其视为敛财和享乐的途径。他不顾家族声誉和职责,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体现出贪婪自私的本性。

贾芹在获得权力后,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他没有将心思放在正事上,而是沉迷于声色犬马,说明他缺乏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容易被欲望左右。

贾芹能轻易得到重要差事,且在任上胡作非为却无人及时制止,反映出贾府在人事安排和管理监督上存在严重漏洞。家族事务管理混乱,任人唯亲,对下属缺乏有效监管,预示着贾府的衰败。

贾芹的行为是当时社会不良风气的缩影。在封建贵族家庭中,子弟们生活奢靡、道德败坏的现象较为普遍。他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堕落,以及贵族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危机。

贾芹作为众多贾府子弟中的一员,丰富了小说的人物群像。他与其他人物形成对比,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贾府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7、贾雨村

贾雨村本是湖州人士,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后家境败落,孤身一人,为进京考取功名,因盘缠不够,寄居于寺庙,以卖字作文为生。通过他与冷子兴对话得知,他与贾府祖上一脉,为贾琏的同宗兄弟。

贾雨村相貌端正,仪表堂堂。文中借娇杏之眼描写其“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甄士隐赏识他的才学,助其上京赶考;他一考即中进士,后升为县令,可见才识过人;贾政认可他的诗才,大观园题咏时甚至说不妥便请他再拟;他还因“恃才侮上”招致上级同僚弹劾。

贾雨村以出任应天府乱判葫芦案为节点,前后性格、品行变化很大。起初心怀抱负、渴求功名、豁达洒脱、不拘小节,重情重义、知恩图报,保持着文人气节;后来变得圆滑世故,为攀附权贵不惜徇私枉法,忘恩负义,彻底泯灭良知,成为阴险狠辣之辈。最终“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后遇大赦,被褫籍为民。

通过贾雨村与冷子兴的演说,将江南甄家与都中贾家联系起来,会合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中心人物,以“假语村言”讲述故事,统率全文。作者塑造这一人物,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吏治的腐败,突显了封建官僚体制对读书人灵魂的戕害。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349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