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气死的,花是浇死的

人是气死的,花是浇死的,凡是大病,必与情绪有关,长期情绪不佳,必定会催生大病。养生不是一味的讲究吃什么,喝什么,养生养的是心态,养的是情怀,养的是格局。
在苏州大学培训,午饭后在一处园林见着一缸残荷,枯梗斜斜插在水里,倒比盛夏时擎着绿伞更有精神。守园人说这缸荷曾被游客嫌长得慢,隔三差五泼营养液,差点烂了根。如今就管着按时换水,倒年年活出些风骨来。
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潇湘馆的竹子再清雅,终究抵不过她眉间那点化不开的愁绪。太医们换着方子调理,却不知她的病根原在"花谢花飞飞满天"的自怜里,那点情绪的阴翳,比风寒更伤人。
前阵子重看《人世间》,周秉昆在监狱里那段戏总让人眼眶发热。同监的老头教他叠纸船,说心里有事就叠一只放进窗台上的水盆,看着纸船漂远,气就顺了。后来秉昆出狱,日子再难也带着股韧劲,倒比哥哥姐姐少了许多怨怼。
这让我想起奶奶,八十岁还能抡斧头劈木头。她常说自己年轻时遇着饥荒,一家人挤在草棚里,夜里就着月光给孩子们缝衣裳,想着"明天总能挖着野菜",倒比那些囤着粮食却夜夜哭的人更扛得住日子。
苏轼在《定风波》里写"竹杖芒鞋轻胜马",那是他在黄州赤壁悟出的道理。乌台诗案差点要了他的命,可他在东坡上种着菜,看晨露沾湿蓑衣,倒写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句子。情绪这东西,就像园子里的杂草,你越盯着它拔,它长得越疯。不如学苏轼种些庄稼,让日子的根系深深扎进泥土里,风来雨来,自有定数。
小区里的张阿姨前年查出肺结节,医生说要保持心情舒畅。她索性把阳台改造成小花园,每天对着花草说话,月季打了花苞会笑,茉莉蔫了就念叨"是不是渴了"。去年复查,结节竟小了许多。她说现在看花开是福气,看花落也不是坏事,"花谢了才好结果子"。
这让我想起《知否》里的盛老太太,历经宫廷倾轧、家族纷争,却总说"活着就得想着法子乐",一碗清茶能喝出滋味,半卷闲书能品出道理,那份通透,比任何补品都养人。
人这一辈子,就像打理一座园子。你若总盯着虫蛀的叶子发愁,任着焦虑的雨水涝了根,再名贵的花木也活不长久。倒不如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淡然,学汪曾祺"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寻常。所谓养生,不过是让心湖少些波澜,任它春有百花秋有月,留一份定静在心头。
那日在园子里,看夕阳把残荷的影子投在墙上,忽觉人生哪有那么多非此即彼的道理。情绪来了,就像乌云过境,你不必追着骂,也不必哭着求,等它飘过,月亮自会出来。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养生——心湖无波处,自有清风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