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为什么被外卖大战打成“焦土”?
外卖大战下的宿迁,宛如一座巨大的京东主题乐园——
满大街的餐馆挂着支持京东外卖的横幅,街头巷尾的“红色战衣”骑手军团迅速壮大,餐饮协会以“东道主”的姿态发表公开倡议,宿迁人喊着扫“黄”除“饿”的口号加入“战场”……种种行为的底层逻辑,无外乎各大评论区刷屏的那一句:在宿迁,不允许东哥输。
“宿迁现在已经打成焦土了”
这场外卖大战的起源,是今年2月11日京东官宣正式进军外卖,开启0佣金招商。
起初,人们以为这只是一场平平无奇的商业竞争。直到4月,京东先是上线百亿补贴,后又发布公开信控诉竞争对手,推出“超时20分钟免单”,启动“10万骑手招募计划”,为全职骑手提供五险一金等福利,外卖大战火药味渐浓。
此后,阿里升级淘宝闪购,入局即时零售大战。至7月初,京东先后两次宣布投入“百亿补贴”,阿里投入600亿巨额补贴,美团发放多次“0元自提券”,外卖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作为刘强东的老家,宿迁民间对京东外卖表达了支持态度。4月27日,宿迁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以“东道主”的姿态拥抱京东外卖。
宿迁不少商家挂出条幅以示支持,多位餐饮店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些横幅是响应协会倡议挂上去的,“在宿迁不允许东哥输。”
不少外卖员也纷纷加入京东,宿迁街头随处可见“红色战衣”。有商家给京东外卖员提供充电、休息等各种便利,还有商家为外卖员赠送龙虾、饮料。
在外卖大战白热化的7月,宿迁成了全国吃饭最便宜的城市之一。不仅京东外卖狂发补贴,美团也在持续加码,“满16减16”等大额神券精准投放宿迁部分区县,甚至还有“满18减19”的任务奖励神券。
宿迁用户对此哭笑不得:“为了拉拢顾客发大额神券,限制地区使用暂且不提,还把泗阳从宿迁市剔除出去了。”
这段时间,宿迁用户打开外卖软件,“0元购”的餐品、饮料比比皆是。有网友不信邪,将定位改到宿迁一看,感觉“天塌了”。也有网友“好心”劝慰:“有的也还是要钱的”。
外卖大战的战火,还烧到了“苏超”赛场:6月20日,京东宣布与“苏超”宿迁队达成战略合作,打出“场上十三太保,场下京东管饱”的标语;6月30日,淘宝闪购官宣冠名“苏超”常州队,助常州“丨臂之力”;7月4日,美团休闲玩乐宣布赞助“苏超”扬州队。
推广效果十分明显——“苏超”开赛以来,京东外卖江苏省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倍;7月以来,江苏13城在淘宝闪购的订单增长均超过100%,甚至翻了数倍。
“巨大的价格扭曲,这是不可持续的”
“打成焦土”的宿迁市场,对商家、骑手、用户三方究竟影响几何?是否实现了多方共赢?
对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大薅特薅”的狂欢。网上随处可见宿迁网友现身说法,表示这段时间外卖点到飞起,已经快要“吃不下了”。“商战再打下去,他们将毫发无伤,我们喝成糖尿病”“外卖大战,果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要领”等段子,一时间广泛流传。
当然也有很多宿迁用户,表示了对“内卷式”外卖大战的担忧:“点外卖的话,我考虑更多的是干净卫生”“五元点的饭我都不敢吃”。非理性的竞争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服务质量下滑,终归是要消费者承担。
对于骑手来说,这段时间无疑是“累并快乐着”。据半岛都市报采访报道,一般骑手每天能跑五六十单,收入三四百元,也有少数骑手能跑一百单以上,日收入达到六七百元。不少骑手坦言,这段时间的收入仿佛又回到了刚开始的高峰期,月收入能轻松过万。
对于商家来说,这段时间则是“进退两难”。外卖大战确实带来了订单量的大幅增加,但利润却在下滑,甚至出现赔本赚吆喝的情况。员工工作强度明显加大,店内正常的备货节奏也被扰乱,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商家的吐槽。
一位餐饮从业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外卖大战以来,他的门店初步估算利润约较之前下跌20%-30%。“18元的大额外卖补贴券,商家最低要承担12元,加上配送费等一些其他费用,我们甚至有时候在倒贴。”
面对这种情况,有些老板已经选择退出大战。某餐饮老板算了一笔账:平台满减后,一份25.8元的米线实际到账不足5.8元。为了保本,他在三天内关闭了两个平台的接单功能。但有更多商家还在奋战:“随着外卖大战的开展,堂食点单锐减,如果不上线外卖平台,那就意味着更赚不到钱。”
“打成焦土”的宿迁,“快餐店没有人堂食了,全是外卖”,这是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CEO王莆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的。他表示,这次宿迁两个月(单量规模)涨了4倍,但我们知道里面绝大多数是泡沫。堂食一份面18,外卖6块——巨大的价格扭曲,这是不可持续的。
过去一周,已有北京、重庆、湖北、陕西、云南等超10个省市的餐饮行业协会发布相关倡议书,呼吁外卖平台停止非理性的“内卷式”竞争。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也约谈了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呼吁平台理性参与竞争。
京东在宿迁投资超过200亿元
当然无论影响几何,宿迁民间对京东外卖和刘强东的支持是肉眼可见的。宿迁人“不允许东哥输”,这背后藏着京东与宿迁10余年的牵绊。
宿迁是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1996年正式设立,下辖宿城区、宿豫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三县两区”。2000多年前,西楚霸王项羽出生于此,这也是宿迁留给外界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宿迁地处江苏北部,既不沿江也不靠海,算是“洼地中的洼地”。设立以来,宿迁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垫底全省,被戏称为“十三妹”。当地人还编过顺口溜,形容宿迁的经济条件:“宿迁穷,穷宿迁,工资只有两三千,生活实在难周全,无奈只能往外迁。”
刘强东就出生在宿迁,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今年5月,在中国人大校友会发布的一段访谈视频中,刘强东还公开回忆了一段往事,当时因为家里面都很穷,村民给他凑了500块钱和76个鸡蛋,送他上大学。“前面一星期为了省钱呢,也就没怎么去食堂,就全部吃鸡蛋一天三餐。”
2009年,京东在电商行业崭露头角,刘强东决定成立全国客服中心,地点就定在宿迁。由于经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成立之初,京东客服基本上把宿迁会电脑的,会说普通话的全招完了。”
十余年来,宿迁电子商务产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全市首个千亿级产业。自2009年以来,京东集团在宿迁合计投资超过200亿元,建设了全国客服中心、淮海经济区仓储物流中心、京东智慧城等10余个实体项目,吸引当当、途牛、百度、小米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
电商产业的爆发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截至2024年,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约有4.5万名员工,仅京东客服就有1.6万名,其中65%以上是宿迁本地人。全市电商从业人数超过60万人,相当于每9人就有1人从事电商行业。
不仅如此,自2015年以来,刘强东还连续十年为光明村乡亲送年货、发红包,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电动车、小冰柜、取暖器、助听器等等,年满60岁的老人每人都能领1万元红包。
当然,宿迁也为京东提供了不少便利。当初成立全国客服中心的时候,宿迁政府直接腾出两层小楼给其当作办公地点。当京东试验无人车快递项目,需要城市开放路权时,宿迁政府也迅速协调交通、发改等多个部门,仅用一天就解决了路权限制。
这些年,宿迁的人口在回流,经济也在增长。自2011年起,宿迁常住人口增量由负转正,2024年人口规模达到498万人,较2010年增加了近30万人。另有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宿迁返乡就业创业人员达到35.28万人。
2022年,宿迁经济总量4111.98亿元,超过连云港(4005.03亿元)升至全省第12位,摆脱了立市以来就被冠上的“十三妹”称号。2024年,宿迁经济总量已达4801.85亿元,排名全国第67位,较5年前上升了17个位次。
深厚的情感与牵绊,是“宿迁不允许东哥输”的根本原因。但在商言商,“内卷式”的外卖大战是否真能为宿迁、为全国带来一个足够理性、充分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东哥也还是要好好思量一下。
参考资料:
[1]各地统计局、政府官网
[2]补贴大战里的外卖骑手:单量暴涨,收入轻松过万.半岛都市报
[3]独家对话美团王莆中:我们不想卷,但不能不反击.晚点LatePost
[4]乘“数”前行 宿迁宿豫:千亿电商城强势崛起.央广网
[5]宿迁与京东:一场精彩的双重逆袭.正解局
[6]京东集团持续为宿迁电商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宿迁网
[7]宿迁“网”事:每9人就有1人吃“电商饭” “76个鸡蛋换来200亿回报”.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搜狐城市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