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六十年,换了人间——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
一、时间的分量:六十年一甲子,雪域换了新颜
8月21日,拉萨布达拉宫广场红旗漫卷、鼓乐喧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现场,与西藏各族各界2万名干部群众共同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六十年栉风沐雨,西藏从封建农奴制一步跨入社会主义,从“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迈向全面小康。今天的西藏,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万公里,建制村通光纤率、4G覆盖率均达100%,人均预期寿命由和平解放初期的35.5岁提高到72.19岁。数字无言,却最有说服力:西藏60年的发展浓缩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非凡一跃,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二、制度的力量:民族区域自治开出幸福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匾上亲笔题词:“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这既是祝福,更是制度密码。60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成功实践:自治区成立以来,先后出台自治区条例、单行条例和规范性文件300余件,藏语文在行政、司法、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五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2.5%;“格桑花”大学生就业创业计划、“阿佳讲堂”巾帼夜校等基层创新,让各族群众成为治理主角。制度稳则边疆稳,制度活则发展活,西藏的生动实践为世界各国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新时代的跨越:长治久安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西藏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统筹谋划,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齐头并进:
——稳定方面,连续5年保持重大群体性事件“零发生”;
——发展方面,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00亿元,绿色工业、文化旅游、高新数字等特色产业占GDP比重达46%;
——生态方面,全区50%以上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草原植被盖度提高到47%,藏羚羊种群由5万只增至30万只;
——强边方面,624个边境小康村全部建成,各族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边陲。
今日的西藏,正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世界旅游目的地。
四、未来的进路:在中国式现代化大道上奋勇前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藏如何再出发?庆祝大会上,王沪宁同志提出“五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西藏而言,首要任务是把握好“共同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经济、文化、法治、治理各领域。下一步,应重点抓好三件事:
1. 以川藏铁路、雅下水电开发等世纪工程为牵引,打造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
2. 以数字西藏、绿色算力为切口,推动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3. 以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文旅融合“三个抓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雪域高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典范区。
五、历史的昭示:把领袖嘱托转化为奋进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庆祝大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最有力的庆祝是把殷殷嘱托转化为实干担当:
——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对标“四件大事”,细化年度任务、项目、责任、时限“四张清单”;
——发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雪域高原谱写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六十年波澜壮阔,六十载春华秋实。从当雄草原到雅江谷地,从藏北无人区到珠峰脚下,雪山回荡着感恩的歌,江河奔腾着奋进的曲。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必将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向着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阔步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雪域高原的磅礴力量!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