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麻韵及启蒙
一、六麻韵
六麻韵是《平水韵》中下平声第六韵部,包含以“麻”为韵母的汉字(如花、家、斜等),主要用于古典诗词创作。
六麻韵的文学与音韵内涵
音韵学定义。
六麻韵属《平水韵》下平声第六部,收录如“花、家、华、斜、霞、涯”等字,是古典诗词常用韵部。其特点为韵母含“a”音(如“麻”拼音má)。
文学代表作。
清代李渔《笠翁对韵·六麻》以四段工整对仗句式,融合自然意象(如“雷对电”“杨柳对蒹葭”)与历史典故(如“班姬辞帝辇”),展现汉语音韵格律之美,属传统蒙学经典。
二、六麻韵字表
1、常用字
平水韵六麻韵表包含以下常用字:花、家、华、斜、霞、涯、沙、赊、鸦、茶、嗟、车、誇、纱、加、槎、麻、芽、遮、嘉、瓜、牙、哗、蛇、葩、笳、遐、差(差错)、衙、砂、邪、叉、奢、蛙、琶、瑕、耶、夸、葭、挝、拿、虾、巴、裟、些、洼、娃、騧、枒、查、蜗、蟆、他、爬、呀、丫、爷、窪、楂、哇、谺、哑、芭、娲、笆、罝、艖、麚、伽、铘、髿、迦、髽、桠、琊、挐(同拿)、珈、畬(火种)、岈、窊、笯、緺、跏、姱、痂、靴、杈、杷、垞、檛、茄(荷茎)、雅(同鸦)、枷、鲨、䴥、骅、豭、莎、阇、爹、渣、豝、羓、喳、猳、揶、柤、污、倻、椰、耞、騢、苴、瘕、奓、㲚、吧、疤、搽、畲(火种)、妈、靫、涂(沮洳)、吒、划(划船)、蕸、秅、鍜、䗫、碬、塗、荼、耙、荂、煆、嘛、齇、鴐、佘、釾、椴、玡、茬(斫木)、溠、铧、铊、幏、妑、䨟、䵷、䃁、咱、痧、钯、颬、犘、貑、砗、蚆、吾(县名)、嗏、鎈、龃、啦、叭、桦、呿、粑、蹅、皻、咩、捓、袈、舥、釶、㧓、㗇、䯯、䔑、鷨、㭨、䓉、㸙、吙、笌、哆、㧎等。
2、韵字特点
常用字:如“花、家、华、霞”等,多用于描绘自然景物或日常生活场景。
生僻字:如“䗫(虫名)、犘(传说中大牛名)”等,需结合具体语境使用。2
多音字标注:
“差”标注为“差错”义时属本韵,其他读音归入其他韵部。
“茄”特指荷茎时属六麻,其他含义(如茄子)不在此列。
历史渊源:平水韵是依据唐人用韵情况编撰的韵书,由宋末刘渊刊行,因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而得名。
音韵特点:六麻韵主要包含现代汉语中韵母为"a"、"ia"、"ua"的字,如"花(huā)"、"家(jiā)"、"华(huá)"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现代读音不同的字在古代同属此韵,如"斜(xié)"在古代读作"xiá"。
使用规范:作律诗绝句时,韵脚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六麻韵在历代诗词中应用广泛,从西晋到唐宋都有诗人使用这一韵部。
三、六麻韵启蒙
梁上燕,井中蛙。守株待兔,打草惊蛇。断猿号绝壑,归雁落平沙。檐前蛛网开三面,户外蜂房列两衙。夹道古槐,乘放午阴遮客路;穿篱新笋,乱分春意撩人家。
茶绽蕊,草萌芽。傍花随柳,沉李浮瓜。山人牧芋栗,野老种桑麻。舴艋渔郎歌欸乃,秋千绣女笑喧哗。春去如何,已见飞残堤柳絮;夜来多少,不知开遍海棠花。
黏角黍,饭胡麻。披风戴月,饮露餐霞。时酌新丰酒,初尝阳羡茶。珠履三千光错落,金钗十二影欹斜。诸葛行军,落落轮前挥羽扇;昭君出塞,忽忽马上拨琵琶。
四、六麻韵诗词
唐代六麻韵诗代表作
1、李世民《过旧宅二首·其一》。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此诗为唐太宗重游旧居时所作,以“六麻”韵写物是人非之感,末句“四海为家”展现帝王胸怀。
2、李群玉《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
“圭璧相压叠,积芳莫能加。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
描写友人馈赠的名茶,以“松花”“清霞”等意象展现茶之精妙,属咏物佳作。1
3、曹邺《恃宠》。
“飞燕身更轻,何必恃容华。”
借赵飞燕典故讽喻恃宠而骄者,语言犀利。
李渔《六麻》中的浪漫诗句选析
1、“银筝一奏,花落处人在天涯”:以音乐与落花意象勾勒漂泊之思,画面凄美而意境悠远。
2、“珊枕半床,月明时梦飞塞外”:通过闺阁与边塞的时空交错,展现相思的浪漫想象。
3、“满院松风,钟声隐隐为僧舍”:禅意与自然交融,传递超脱尘世的宁静美感。
4、“半窗花月,锡影依依是道家”:月光与花影的虚实相生,暗含道家隐逸哲思。
5、“深宵望冷沙场月,边塞听残野戍笳”:边塞风物与孤寂情感的强烈对比,凸显苍凉浪漫。
6、“桥上授书曾纳履,壁间题句已笼纱”:用张良遇黄石公典故,暗喻知遇之美的诗意表达。
7、“远塞迢迢,露碛风沙何可极”:以无尽边塞景象烘托人生渺茫之感。
8、“舞榭歌楼千万尺,竹芳茅舍三两家”:繁华与简朴的对照,体现文人淡泊志趣。
9、“秋实对春华”:四季更迭的浓缩,象征生命循环的永恒浪漫。
10、“羽客片时能煮石,狐禅千劫似蒸沙”:道教炼丹与佛家禅理的结合,展现玄妙意境。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