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左传》之五百二十三哀公十四年 下续完

【传】

  六月,使左师巢伐之,欲质大夫以入焉。不能。亦入于曹取质。魋曰:“不可。既不能事君,又得罪于民,将若之何?”乃舍之。民遂叛之。向魋奔卫。向巢来奔,宋公使止之,曰:“寡人与子有言矣,不可以绝向氏之祀。”辞曰:“臣之罪大,尽灭桓氏可也。若以先臣之故,而使有后,君之惠也。若臣则不可以入矣。”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而適齐。向魋出于卫地,公文氏攻之,求夏后氏之璜焉。与之他玉,而奔齐,陈成子使为次卿。司马牛又致其邑焉,而適吴。吴人恶之而反。赵简子召之,陈成子亦召之。卒于鲁郭门之外,阬氏葬诸丘舆。

  甲午,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孔丘三日齊,而请伐齐三。公曰:“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对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公曰:“子告季孙。”孔子辞。退而告人曰:“吾以从大夫之后也,故不敢不言。”

  初,孟孺子洩将圉马于成。成宰公孙宿不受,曰:“孟孙为成之病,不圉马焉。”孺子怒,袭成。从者不得入,乃反。成有司使,孺子鞭之。

  秋八月辛丑,孟懿子卒。成人奔丧,弗内。袒免哭于衢。听共,弗许。惧,不归。

译文

  六月,宋景公派左师巢攻打桓魋,左师想要得到大夫做人质而回来,没有办到,也进入曹地,取得人质。桓魋说:“不行,既不能事奉国君,又得罪了百姓,打算怎么办?”于是就释放了人质,百姓就背叛了他们。桓魋逃亡到卫国。向巢逃亡到鲁国来,宋景公派人留下他,说:“我跟您有盟誓了,不能断绝向氏的祭祀。”向巢辞谢说:“我的罪过大,君王把桓氏全部灭亡也是可以的。如果由于先臣的缘故,而让桓氏有继承人,这是君王的恩惠。像我,那就不能再回来了。”司马牛把他的封邑和玉圭交还给宋景公,就到了齐国。桓魋逃亡到卫国,公文氏攻打他,向他索取夏后氏的玉璜。桓魋给了公文氏别的玉,就逃亡到齐国,陈成子让桓魋做次卿,司马牛又把封邑交还齐国而去到吴国,吴国人讨厌他,他就回到宋国。晋国的赵简子召唤他去,齐国的陈成子也召唤他去,在途中死在鲁国国都的外城门外,阬氏把他葬在丘舆。

  六月初五,齐国的陈桓在舒州杀了他们的国君壬。孔子斋戒三天,三次请求攻打齐国。哀公说:“鲁国被齐国削弱已经很久了,您攻打他们,打算怎么办?”孔子回答说:“陈桓杀了他们的国君,百姓不亲附他的有一半。以鲁国的群众加上齐国不服从陈桓的一半,是可以战胜的。”哀公说:“您告诉季孙。”孔子辞谢,退下去告诉别人说:“我由于曾经列于大夫之末,所以不敢不说话。”

  当初,孟孺子泄准备在成地养马,成地的宰臣公孙宿不接受,说:“孟孙由于成地百姓贫困,不在这里养马。”孺子发怒,侵袭成地,跟从的人们没能攻入,就回去了。成地的官员派人去,孺子鞭打了来人。

  秋季,八月十三日,孟懿子死了。成地的人去奔丧,孺子不接纳。成地的人脱去上衣、帽子而在大路上号哭,表示愿供驱使,孺子不答应。成地的人害怕,不敢回成地。

桓魋占据曹地叛乱,宋景公只派桓魋的哥哥向巢去攻打,没有其他的力量,是为了让向氏兄弟自相残杀,削弱有生力量吗?向巢没有击败桓魋军,就能进入曹地,看来两兄弟只是立场有点不同,还不到生死相搏的时候。按说向巢既然站队了宋景公,为什么还要逃亡鲁国?这曹地的攻防战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至连弟弟司马牛也要逃亡,等于向氏几乎放弃宋国的根基。我有点艰以理解。这三兄弟之间到底怎么了?司马牛应该先到的齐国,二哥桓魋也辗转到齐国后,司马牛马上离开,是因为立场不同吗?

陈氏终于完全占据了齐国。孔子建议鲁国乘乱攻打齐国,没有人支持。鲁国自己三桓也是内耗严重,哪有余力扩张。孔丘也是本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吧!

这里交待孟孺子和成邑的恩怨,是为了明年成地的叛乱点明因果。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491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