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的音乐碎片

今晚在上海交响音乐厅演艺厅欣赏了一场由上交小提琴首席柳鸣特别策划的音乐会《舒伯特的音乐碎片》。小提琴家柳鸣,李秉璋,中提琴家曹亦博,大提琴家赵丽媛,男高音歌唱家李新成,钢琴演奏家王喆,以及两位戏剧表演秦文静和张梁栋为观众们带来了融音乐演奏和戏剧表演为一体的别开生面的演出。
音乐会用时间线索串联了舒伯特的经典曲目:《纺车旁的玛格丽特, D.118》《野玫瑰, D.257》《魔王,D.328》《美丽的磨坊女,D. 795》选段:感谢小溪;焦急;早安。《摇篮曲,D. 498》《冬之旅,D. 911》选段晚安;菩提树;邮差。《a小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D.804「罗莎蒙德」》选段不太快的快板。舒伯特是一位非常多产的作家,他在31岁的短暂声明中留下了600多首作品,而且大部分旋律都非常优美,广为流传。然而生前他却穷困潦倒。
音乐会开场一个简短的引子,穿越到过去的乐迷看到了少年时代的舒伯特。作为来自现代的“知情人”,她与不同时期的对话。1808年舒伯特踏入维也纳宫廷乐团圣堂时年仅十一岁。这个口袋里塞满乐稿,脑海中乐思不断的少年并不知道将来他的曲子会被那么多人喜欢,还在为前途苦恼。她的积极鼓励让舒伯特看到了希望……1816年十八岁的舒伯特撕碎作业本,他说“哪怕清贫苦闷,我也要用全部时间追寻乐章!”《美丽的磨坊女》中优美的旋律讲述了美好的爱情,钢琴声如奔涌的溪流,时而跳跃,时而缠绵,男高音歌唱家把痴情磨工的心绪演绎得扣人心弦。
1824年平安夜,舒伯特用一首无名小诗谱就传世《摇篮曲》,那个饥寒交迫的夜晚音符中化作了永恒的暖意。在音乐中仿佛看到了饥寒交迫,蜷缩在维也纳街头的作曲家,脑海中想到了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三年后还是在寒冬,咳血的舒伯特裹着毛毯谱写着《冬之旅》。弦乐颤音中卷过菩提树的寒风,钢琴顿音描摹着邮差叩击心门的回响。“晚安”仿佛成了永诀的隐喻。作曲家用冻僵的手指给世界写下了音乐遗书。1828年,舒伯特缠绵病榻,仍颤修改者《罗莎蒙德》弦乐四重奏。这首未完成的曲目也给他凄苦但丰富的音乐人生画上了句号。
音乐会让观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维度更全面地认识了舒伯特,通过珍贵的“生命碎片”,让观众在旋律中再一次与这位伟大音乐家隔空相望的过程中对舒伯特的认识也越来越深。感受到更丰富、更多元的舒伯特。音乐有了故事变得更加动人,我们可以代入作者当时的情绪去想象他的创作想表达的情感。“那些深夜里未写完的乐句 ,比皇冠上的钻石更接近永恒。” 上交这次的新项目对传世经典的不断挖掘还是非常成功的,期待之后的音乐会有更多精彩。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