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买折叠:一艘船与一座城的双重镜像

2007年9年17日.清晨六点,我站在"alas cabals"轮的驾驶台上,指尖摩挲着望远镜的金属镜筒。孟买的晨雾还未散透,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港的起重机像巨大的钢铁昆虫,正将印度铁矿石装进货舱。远处的天际线里,安蒂拉别墅的玻璃幕墙已经泛起金光——那栋耗资10亿美元的超级豪宅,像一把插入云端的匕首,刺得人眼睛发疼。而就在港口围墙的另一侧,我能看见达拉维贫民窟的棚屋顶,孩子们正举着塑料瓶在垃圾山之间追逐,他们的笑声穿过海风,混进货轮的汽笛声里。


第一折:从利奥波德到哈吉阿里
装货的第三天,我终于抽时间去了市区。在港口外面打了一辆很有当地特色的突突车在滨海大道上蛇行,我让司机带我去利奥波德咖啡馆!因为我是《项塔兰》的忠粉,一路的混乱交通让司机各种一边狂按喇叭一边用马拉迪语各种问候阻碍他前行的人,车或各种动物,!
利奥波德的门脸比书里更旧,没有想到这家咖啡馆却在2008年遭受了恐怖袭击。推开门,咖啡香与咖喱味扑面而来,穿亚麻衬衫的背包客坐在角落写日记,戴金链的商人在柜台前谈生意,侍应生端着英式早餐穿梭其间,墙上的老照片里,海明威和甘地的画像并排挂着。我选了靠窗的位置——窗外的滨海大道上,穿纱丽的妇女抱着孩子走过,她们的纱丽像绽放的花朵,与远处的印度门形成鲜明的对比。
"要尝尝玛萨拉茶吗?"侍应生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他说他叫拉杰,他说,“孟买是个自成一体的世界,真正的印度不在这里。”他指着窗外的哈吉阿里清真寺:"涨潮的时候,您可以去看看那座清真寺像漂浮在海上,就像阿拉伯海上的白色珍珠"
因为拉杰的建议,下午三点,我沿着长堤走向哈吉阿里。退潮的海水在脚下翻涌,清真寺的白色墙体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几个信徒正跪在地上祈祷,他们的额头贴着地面,嘴里念着《古兰经》。远处的海面上,一艘艘货轮正驶向印度洋,而清真寺里的信徒们,仿佛与这个忙碌的世界隔绝开来。我想这也许就是"孟买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让所有矛盾共存。"


第二折:达拉维的孩子,垃圾山上的花朵
装货的第五天,我和一些船员去达拉维采购水果。穿过一条狭窄的小巷,我们走进了亚洲最大的贫民窟。这里的街道比船上的走廊还窄,棚屋的屋顶用铁皮和塑料布搭成,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挂在半空。孩子们光着脚在垃圾山之间奔跑,他们的脸上沾着煤灰,却笑得像阳光一样灿烂。一个黑黑的小女孩举着一串香蕉跑过来,她的眼睛很大,睫毛很长,她说:"master ,要香蕉吗?只要20卢比一串!"
我们跟着她走进贫民窟的深处,看见妇女们在露天的灶上做饭,烟雾缭绕中,能闻到咖喱和香料混合的食物味道还有垃圾与粪便产生的馊臭味道。那是世上最糟糕的好味道。一个老妇人坐在门口织纱丽上的花纹,她的手指很巧,织出的花纹像孟买的晚霞。"
等我们采购完毕离开达拉维的时候,夕阳正把天空染成橘红色。我回头望去,贫民窟的棚屋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而远处的安蒂拉别墅,已经亮起了灯火。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热、呛、晕,但有股子活气。贫民窟的破布、香料、哭声全是活着的味”,而孟买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活着的、呼吸着的矛盾体。"


第三折:回到船上,看孟买的夜
装货的第六天,我站在驾驶台上,看着孟买的夜景。远处的摩天大楼灯火通明,像一片发光的森林;而近处的贫民窟,也亮起了点点灯光,像撒在地上的星星。货轮的起重机还在工作,铁矿石的声音像沉闷的雷声,混进远处的祈祷声里。
代理发来消息,说明天就能装完货,后天一早启航。我望着窗外的孟买,想起《项塔兰》里的最后一句话:"孟买是一座永远不会结束的城市,它的故事,比海洋还要深。"
风里传来香料的味道,还有远处的喇叭声。我摸出手机,拍了一张孟买的夜景——左边是安蒂拉的灯光,右边是达拉维的灯火,中间是货轮的起重机。我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这座城市,像一艘超载的船,一边是奢华的甲板,一边是漏水的货舱,却依然在海上航行。"
深夜十点,我走进船长室,打开《项塔兰》。书里的林恩正在利奥波德咖啡馆里喝啤酒,而我窗外的孟买,正沉浸在它的矛盾与神奇之中。远处的清真寺传来祈祷声,近处的贫民窟传来孩子们的笑声,货轮的汽笛声划破夜空,我知道,孟买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496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