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是指什么

传统五谷(稻、黍、稷、麦、菽),这是最常见的说法,源自古代农耕文明的核心作物。

稻(水稻):南方主要粮食,长江流域7000年前已栽培,分籼稻、粳稻,是中华饮食中米饭的基础。

黍(黄米):耐旱作物,北方丘陵地带种植,米粒粘性高,用于酿酒、制作糕点(如黄米糕)。

稷(粟,小米):北方旱作支柱,耐瘠薄,商周时期主粮,中国最早酒亦用小米酿造。

麦(小麦):引入后逐渐成为北方主食,可制面粉、面食,张居正改革推动其普及。

菽(大豆):豆类总称,富含蛋白质,制品如豆浆、豆腐,兼具粮食与菜用价值。

还有另一种说法(稻、黍、稷、麦、麻),部分古代文献(如《论语》争议版本)以麻替代菽,因早期北方稻种植有限,麻籽可食用且其纤维用于纺织,具经济价值。但随水稻北扩,稻逐渐纳入主流五谷。

五谷的定义随时代微调,但稻、黍、稷、麦、菽构成的核心体系,承载了五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与生存根基,至今仍是理解中国传统饮食与文化的钥匙。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504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