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真相未明时的“网络审判”

最近,郑州一家面馆因“无限续面”服务引发纠纷,从简单的消费矛盾迅速演变为全民关注的舆论热点。

回顾事件,最初是店主发布视频称7人只点一碗面多次续面,认为消费者占便宜,这一观点瞬间点燃网友怒火,纷纷指责消费者“素质低”“爱贪小便宜”。可随着消费者晒出消费记录,表明除面之外还点了羊排等付费食物,剧情出现反转。双方签署调解协议后,店主直播旧事重提并暗讽消费者,消费者表示要起诉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矛盾再次升级。

在这场风波中,网络审判的弊端暴露无遗。事件伊始,网友仅凭店主一面之词,便在网络上对消费者发起道德讨伐,全然不顾事实是否完整。网络暴力随之而来,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曝光,生活受到严重干扰。部分网友仿佛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审判者”,以自己的主观臆断给他人贴上负面标签,全然不顾自己的言论会给当事人造成怎样的伤害。这其实是网络时代下公众急于表态、追求“快餐式正义”的表现。大家渴望在热点事件中彰显自己的价值观,却忽略了事实真相的挖掘需要时间和证据。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续面事件”中的网络审判,反映出当下网络舆论生态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自媒体为了追求流量,往往倾向于发布带有强烈情绪导向的内容,标题党、片面报道屡见不鲜。在此次事件中,部分自媒体未经核实便跟风报道,将店主的说法当作事实传播,加剧了舆论的一边倒。另一方面,网络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也在推波助澜。那些具有争议性、能引发情绪共鸣的内容更容易获得高流量推荐,使得极端言论得以迅速扩散。这就导致公众在信息接收上存在偏差,难以接触到全面、客观的事实。

这样的网络审判,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扰乱其正常生活,还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基础。当公众习惯在真相未明时便进行网络审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会逐渐崩塌,社会将陷入一种猜忌、冷漠的氛围。长此以往,真正需要舆论监督和关注的社会问题反而会被淹没在情绪化的言论浪潮中。

为了避免类似的网络审判再次发生,我们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媒体应坚守职业操守,在报道热点事件时保持客观、公正,不偏听偏信,深入调查核实,为公众呈现完整、准确的事实。网络平台要优化算法推荐机制,降低情绪化、争议性内容的权重,加大对优质、客观内容的推荐力度。公众自身也需提升媒介素养,学会理性看待热点事件,不盲目跟风评论,在事实未明之前,保持克制和冷静。

“续面事件”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网络审判的危害,也提醒着我们,在追求正义和表达观点的道路上,理性与事实永远是基石。只有尊重事实、理性发声,才能避免成为网络暴力的帮凶,让网络舆论回归理性、健康的轨道。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555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