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赚 110 亿,中国石油撕开真相:炼化厂不止服务加油站

炼化的尽头到底是什么?

如今,再次面对这个问题,或许答案已不再是加油站里的汽柴油那般简单了。

而对此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那些手握炼化厂的大型能源企业。

近日,中国石油对外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半年答卷:营收1.5万亿元,归母净利润840.1亿元。在此之下,油气产量、新能源业务等也是持续飙升。借用中国石油官方表述则是: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保持高位!

而纵观整份答卷下来,发现还有一处亮点:炼化新材料业务上半年盈利110.6亿元。

要知道,这一数据与去年同期136.3亿元相比,只能算是正常发挥。而更为值得关注的点在于:其新材料产量竟实现了连续三年超50%以上的高速增长。

那么,这组数据背后,是否就恰好回答了一开头所提的问题呢?

01 上半年业绩保持高位

8月26日,中国石油发布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报告。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1亿元。且为了积极回报股东,董事会还决定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22元,派息额达402.6亿元,继续保持历史同期高位。

翻看中国石油交出的这份半年报,能源巨头的综合实力依旧强悍。

在上游油气新能源业务领域,2025年上半年公司油气当量产量为9.24亿桶,同比增长2.0%,其中原油产量4.76亿桶,同比增长0.3%;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68万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3.8%,这两个指标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在此基础上,中国石油还不断完善新能源业务布局,实现风光发电量同比增长70%;还有CCUS业务等。整体上,油气新能源业务实现经营利润856.9亿元。

在下游炼化新材料板块中,上半年,公司加工原油6.9亿桶,生产成品油5,957.2万吨,化工产品商品量1,997.1万吨、同比增长4.9%;乙烯、PX产量等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化工新材料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增速。炼化新材料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10.6亿元。

而在销售终端,中国石油的“毛细血管”同样活力十足。面对复杂市场环境,公司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成品油市场份额逆势提升1.5个百分点;充换电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充电量同比激增213%,非油业务利润稳步提升5.5%,销售板块贡献利润75.6亿元。天然气销售更实现量效齐升,市场份额提高2.1个百分点。

不可否认的是,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中国石油“油气压舱+转型并举”双轨道运行下来的结果。

02 炼化:110.6亿

在诸多业务中,不得不提曾一直被贴上“传统”标签的炼化板块。

再看中国石油半年报中炼化新材料的经营利润——110.6亿元。其实,这一数据与去年同期比起来,并不算高,甚至是有些回落,但若放在整个炼化行业大背景上来看,百亿利润就显得尤为珍贵。

众所周知,近几年,但凡提到“炼化”,就躲不开“低端过剩、高端短缺”这一话题。

该现象放在2025年,依旧如此,而且还存在供需失衡的表现。据很多权威机构表示:基础化学品已进入全面过剩周期。

像中国石化联合会还表示:2025年全球新增乙烯产能超800万吨/年(主要来自中国、中东),而需求增速仅3.5%,供需失衡加剧。

不止如此,因愈发严峻的地缘冲突、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等,2025年以来国际油价震荡明显,成品油需求增长也减弱。

国际能源署在今年7月原油市场报告中曾指出:2025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价格波动振幅约23.6%,而去年同期振幅仅15%左右。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也认为当前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创十年新低。

种种因素下,中国石油还能维持百亿利润,倒也实属难得。

不过,往深层分析下,就会发现这百亿利润的背后,更多的是中国石油“减油增化”的转型决心。

犹记得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石油提出“在能源结构深度调整与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减油增化’已成为炼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有之路”。

为此,还特别要求要立足“巴斯德象限”,从市场对接、政策遵循、催化剂研发等方面推动“减油增化”技术创新。

总而言之,想要翻过摆在炼化面前的一座座大山,“减油增化”是必须要做的。

03 从炼塔林立到材料高地

此时,又一个问题摆在炼化企业面前:“减油增化”下的具体方向又该是什么?

换言之:炼化的尽头到底是什么?

中国石油给出的回答是:新材料。

对此,中国石油副总裁表示肯定:“中国石油持续推进炼化业务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减油增化、减油增特,保持乙烯、芳烃等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装置高负荷运行,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也是秉持着“炼化生精材”的理念,旗下石化公司也都朝着这一股劲使。

广东石化作为中国石油最新全面投产的炼化厂,乙烯、芳烃产能利用率都在95%以上,创历史新高。

像吉林石化、广西石化转型升级项目实现中交,蓝海新材料高端聚烯烃项目、独山子石化塔里木乙烷制乙烯二期项目也在积极推进。

据了解,下半年,随着吉林、广西石化转型升级项目开车投产在即,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布局还将持续优化。

换言之,这些曾以汽柴油为主力的老基地,正转型为高端新材料的发源地。

而生产的新材料又重塑着行业格局。独山子石化的电缆专用料支撑着特高压电网建设;蓝海新材料试产的锂电池隔膜料也送往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等头部企业验证……

基于此,才有了中国石油2025年上半年生产新材料166.5万吨、同比增长54.9%,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高速增长。

如此来看,半年110亿的炼化新材料利润,对年营收万亿的中石油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但连续三年的持续增长却如春雷惊蛰。

从炼化厂、到材料高地,再到产业价值跃升,中石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告:炼化业务的终极形态,不再是规模最大的炼油厂,而是技术最强的新材料创新基地。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555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