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牡丹

臭牡丹

今年夏天往应河边跑了好几趟,在不同的河段,遇见了不同的风景。

那天,在西滍村外应河边,陶醉在两岸绿色的原野里,广阔的草地,茂密的绿树,蓝天碧水。徜徉其中,满眼的绿意盈盈,让我觉得身心愉悦,不由地在心里一直感叹生活如此美好。

更令我欣喜的是,在这里,我又认识了一种新的植物。当然,这里的“新”,是对我来说的。

不经意间看见一片灌木丛中,点缀着一簇一簇的粉紫色的花朵,虽不十分亮眼,也足以引起我的注意。我对花儿没有免疫力,特别是有缘第一次遇见的花朵,总要想办法弄清楚它到底是什么花儿才甘心。

站在灌木丛边,远望去那粉紫色的花朵,很像是紫色丁香花,无论是盛开的样子,还是含苞欲放的蓓蕾。可是丁香花花期不长,而且是开在春天,这美丽的花朵,到底是什么花儿呢?既然遇见,总要弄明白才不枉相见一场。

脚下没有路,也看不清地面,我试着往灌木丛中走,想接近花朵仔细查看。先生阻止我,怕里面有蛇。也是,什么也没有安全重要。虽然近些年我们这里并不常见蛇类出没,但是也不能说一定没有,还是小心为上。我小时候就不止一次在路边、墙角处看到过蛇。

先生在旁边折了一段枯树枝,我在周边抽打了几下,然后小心地探路向前,来到紫色花朵的跟前,看出了与丁香花的不同。

丁香花的花朵盛开后并没有花蕊从花心处探出,而这种紫色花的花心处有长长的白色花蕊探出,每根花蕊的顶端,还顶着一抹紫色的花药。再者,丁香花老远就嗅得到浓郁的花香。而眼前的花,我特意凑到跟前嗅了嗅,一股若有若无的淡淡的清香。

既然不是丁香,这是什么花呢,和丁香花如此之像?感叹现代生活的便捷,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用手机在网络上查询。手机识别结果,答案立即展现在眼前——学名臭牡丹。

这谁给起的名字?这么漂亮的花,花瓣幽幽然的粉紫色,端庄而清雅,富丽又含蓄,怎么给起了这样一个名字。何况这也没有嗅到臭味呀!

忍不住为花儿鸣不平,带着不解,给花儿拍照留念。因为周围的景色实在太过喜欢,便暂时没有在手机上继续寻找答案。

那天回到家,第一时间便在百度上查询。原来臭牡丹得名的核心原因,是其叶片揉碎后会散发出明显的特殊臭味,同时花朵形态与牡丹有一定相似性(如花朵较大、花型饱满),因此被称为“臭牡丹”。

具体来说,“臭”源于其自身含有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叶片受损,如揉碎、折断时这些物质释放,产生独特异味。“牡丹”则是对其花朵外观的形状类比,尽管两者科属完全不同(臭牡丹为马鞭草科,牡丹为毛茛科),但花朵的饱满感和观赏性让人们将其与牡丹关联命名。

虽然知道了原因,内心里对这个名字还是不能够接受。尽管有叶片揉碎后会散发臭味这样的缺点,通常人们在赏花时,怎么会特意去揉碎它的叶子呢?这样美丽的花儿,也许因为“臭牡丹”这个名字,人们对它就避而远之了。

不过,我也是庸人自扰,臭牡丹和自然界的千千万万的花草植物一样,压根就没有因为人们给自己起的名字好听或者不好听而自寻烦恼,那是人类的事。也没有因为生长在任何角落而抱怨不平。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有没有人喜欢,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悄然绽放,以最绚烂的姿态展现着自己的美丽,散发着淡淡的芬芳。

它的美,即使没有人看见,也依然灿烂。至于人们的喜欢与讨厌、赞赏与无视,不过是各自内心的感慨、抒情罢了。

这世间的万物,有哪一样,是为了迎合人们的目光才存在的。我们何其有幸,无意间闯入了一场本无观众、却足够盛大的演出。

紫丁香

臭牡丹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577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