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红楼之(4)刘姥姥的人生经营
在《红楼梦》的故事情境中,刘姥姥是芥荳之微的小人物,仅仅是贾府从“鲜花着锦之盛”走向“三春去后诸芳尽”之衰的见证者;但在《红楼梦》的文学殿堂里,刘姥姥却是千钧之重的大人物,成为智慧练达、贫苦善良、俚俗诙谐的社会底层老妇人的典型形象代表。
刘姥姥的智慧,集中体现她对人生的经营,仅凭七十五岁老妇的一人之力,迅速将缺粮少柴的贫寒之家经营成一个略有饶余的小康之家。开篇第六回描写刘姥姥的家庭境况是:“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户主)狗儿未免心中烦虑,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闲寻气恼”。作者曹雪芹廖廖数语,就将这“小小一个人家”过日子的窘迫情状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到了到第一百一十三回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时候,她在回答凤姐询问日子近来过得如何时说到:“如今虽说是庄家人苦,家里也挣了好几亩地,又打了一眼井,种些菜蔬瓜果,一年卖的钱也不少,尽够他们嚼吃的了。这两年姑奶奶还时常给些衣服布匹,在我们村里算过得的了。”以刘姥姥的人情练达,她对着落魄凤姐说话一定大大打了折扣,实际情况比这好得多。
一进荣国府,刘姥姥是去舍脸乞求救助的,形象可怜;二进荣国府,刘姥姥是靠奉献情结价值得到赏赐的,形象可笑;三进荣国府是用巧计救人的,形象可敬。开始时,刘姥姥追求的仅仅是经济救助;到最后,不仅全家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跃迁,个人的道德人格也实现了升华。
刘姥姥的成功逆袭,依靠的是“世事洞明”的学问,铺写的是“人情练达”的文章。解析这篇“文章”,至少有以下几部分:
第一,“见底层人所不能见”的战略眼光。
世界就是这么一个世界,可在不同的人眼里却各自不同。刘姥姥的过人之处在于既能清醒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又能在没有资源的地方找到可以发掘的资源。面对着没本事过好日子、只敢在家“闲寻气恼”的户主王狗儿,“刘姥姥看不过,乃劝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红楼故事中的刘姥姥第一次开口说话就出语不凡,其眼光见识远远超越了社会底层自我设限的思维惯性。这个惯性,就是王狗儿否定刘姥姥思路可行的理由,一条是“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另一条是“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做官的朋友”。这时候就显出刘姥姥心态能够保持客观而积极的重要了,“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
刘姥姥的庄门小户与贾家的公府豪门,一个在九地之下,一个在九天之上。仅有的一点关系细若游丝: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的祖父与贾家孙媳王熙凤的祖父相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而且已经二十多年不走动了。就是这似有实无的一丝“瓜葛”,却因为有了刘姥姥“天子脚下、遍地是钱、只需去拿”的战略构想,硬是被她走成了经济人格双丰收的黄金大道。因为无论哪朝哪代,都城文化的最大特点都是:看得见的墙,找不到的门。只要找到门径,进得门中。墙里墙外的人情世态是一样的。刘姥姥透彻地看到了这点:“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第二,“行乡村人所不敢行”的执行能力。
刘姥姥的经营人生的成功,以过人的见识为前提,更以过硬的行动力为保障。在策略确定(去贾府打抽风)和路径选定(先找陪房周瑞)之后,刘姥姥能够克服村人进城的胆怯与顾虑,谋划之后马上行动:“你又是个男人,又这样个嘴脸,自然去不得;我们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一个灰头土脸的乡村老妇要想走进“侯门深似海”的都城公府,是登天一样的难事,刘姥姥竟也能走得自然而大方。
一进荣府,刘姥姥费了些周折,最终还是走进了豪门,顺利地见到了从没见过的管家的琏二奶奶。“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进城……找至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然后蹭到角门前”问话,几个“坐在大板凳上、挺胸叠肚、指手画脚、说东谈西”的看门人“都不瞅睬”,半日方骗她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好在其中一个老年人看不过狗奴才耍弄乡村老妇,实话告诉她“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在后门一个热心孩子带领下,找到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媳妇,再由“周瑞家的”破例引见,“走后门”见到了“真佛”,得到了二十两银子的救助,圆满达成预定目标。二进荣府,刘姥姥善于利用资源相对优势而顺理成章,堂皇的理由是来向贾府进献秋田收获表达感恩之心。“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三进荣府,刘姥姥更是出于真诚,因为听到了贾府的不幸消息,着急赶来“看望”。“前日他老子进城,听见姑奶奶这里动了家,我就几乎唬杀了。亏得又有人说不是这里,我才放心。后来又听见说这里老爷升了,我又喜欢,就要来道喜,为的是满地的庄家来不得。昨日又听说老太太没有了,我在地里打豆子,听见了这话,唬得连豆子都拿不起来了,就在地里狠狠的哭了一大场。我和女婿说,我也顾不得你们了,不管真话谎话,我是要进城瞧瞧去的。我女儿女婿也不是没良心的,听见了也哭了一回子,今儿天没亮就赶着我进城来了。我也不认得一个人,没有地方打听,一径来到后门,见是门神都糊了,我这一唬又不小。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撞见一个小姑娘,说周嫂子他得了不是了,撵了。我又等了好半天,遇见了熟人,才得进来”。
第三,“忍老年人所不堪忍”的运营韬略。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因贾母“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便留她住下聊天,第二天又带她参观大观园和参加全家宴,第三天才返回村去,所得赏赠也颇多。“只见堆着半炕东西,平儿一一的拿与他瞧着……平儿说一样刘姥姥就念一句佛,已经念了几千声佛了”,主要有一匹青纱、两匹绸子、一盒子内造点心、两口袋御田粳米、一百零八两银子,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文物)、以及一些衣服药品等。这在陪房周瑞家的看来是“想不到的天上缘分”,而被贾母贴身丫鬟鸳鸯当成“取笑儿的女蔑片”戏耍,被贵族小姐们背地里嘲笑为“牛舞”“蝗嚼”的屈辱,却不是一般的老年人所堪忍受的。刘姥姥一定没读过杜牧“包羞忍耻是男儿”的诗句,但她主动运用包羞忍耻的功夫来与贵族太太小姐们周旋的思想自觉还是有的;因为在进贾府之前,她就批评王狗儿:“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
人生在世,谁人没个脸面,哪个不要尊严,尤其是七十五岁的老年人。可刘姥姥心里却清楚,她只有牺牲掉脸面和尊严,向贵族太太小姐们奉献情绪价值,才有可能换来她所需要的财物;所以当她遭遇屈辱的时候,就机智地用自我解嘲来抵挡。还是作者曹雪芹宅心仁厚,最后让又老又丑的刘姥姥“紥手舞脚的仰卧(贾宝玉的)床上”、弄得精致如“天宫里一样”的怡红院满屋子“酒屁臭气”,来还这世间的一个可怜的公道。
刘姥姥内心的羞耻感在一进荣国府时作者有过铺垫:先写凤姐的拿腔做派,刘姥姥明明就站在她跟前,但是凤姐却装作看不见,而是“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再描写刘姥姥张口求助前:“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这说明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是自觉抛弃羞耻心的,而不是没有。包羞忍耻地周旋,是刘姥姥理性选择的运营韬略;否则,“业务”就会中断,人生经营就无法继续进行。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集中描写刘姥姥进入大观园后引人发笑的全程表现。进园时,贾母“拣了一朵大红的(菊花)簪于鬓上”,凤姐却“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刘姥姥)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的反应是,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开宴前,凤姐与鸳鸯合计捉弄刘姥姥,悄悄地嘱咐一席话,“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开餐后,“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筷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的叉爬子’)给刘姥姥”,凤姐再故意让她去吃“一两银子一个的”鹌鹑蛋,“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第二次宴会时,刘姥姥所行的“乡村版”酒令更是“笑果”丰硕,“众人哄堂笑了”、“众人大笑起来”等等语句不断出现。乘着刘姥姥要换酒杯的机会,鸳鸯又拿出“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灌她酒,明知她不会懂却问她木质,她基于可怜生活经验回答的结果,自然是“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宴会后,继续“带着刘姥姥各处去逛,众人也都赶着取笑”。刘姥姥把“省亲别墅”的牌坊当成大庙“爬下磕头”,“众人笑弯了腰”;她再认错四字是“玉皇宝殿”,“众人笑的拍手打脚”。以上等等这些引人发笑的场面,都是刘姥姥本色表演的成果,也是这个乡村老妇唯一能够奉献给这些贵族太太小姐们的情绪价值。
第四,“说普通人所不会说”的沟通艺术。
人际沟通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语言是人际沟通的主要工具。刘姥姥对沟通语言的运用,已经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一个大字不识的普通乡村老妇与一群有品级的公府太太们、有文化的贵族小姐们交流,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刘姥姥却能做到“遇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而无不妥帖。这种人情练达的“会说话”能力是刘姥姥人生经营成功的重要保证。
一进荣国府前,本来计议的是找周瑞通门路进贾府,但得知周瑞“已往南边去了”,只能找到周瑞媳妇时,刘姥姥这样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既准确传达了自己的意思,又让听话人感到被尊重,不自觉地激发对方的行动。果然得到的回答是:“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论理,人来客至回话,却不与我相干。……投奔了我来,我就破个例,给你通个信去”。实际上不止“通个信”,而是帮刘姥姥找准恰当的求见时间、在王夫人和凤姐之间来回传话、再从旁边帮她说好话;否则,刘姥姥连贾府的门都进不去,即使进入也找不到真正主事的人,更甭说求来那二十两银子了。
二进荣国府后,刘姥姥初见贾母,“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当贾母得知刘姥姥已经七十五岁却还这么健朗时说:“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着回答:“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等等,这些话都让贾母听后非常受用,与聊天的场合氛围也非常适宜。晚上陪贾母聊天时,刘姥姥“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当讲到一个小姑娘抽柴烤火取暖的故事时恰巧贾府马厩“走了水”(失火),贾母觉得不吉利,马上改口讲一个老奶奶天天吃斋念佛感动了观音菩萨而得到一个聪明孙子的故事。这是有意投合贾母的喜好,而且第一次见面就摸得很准,因为“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第二天刘姥姥刚进入大观园,就被凤姐“横三竖四插了一头花”打扮“成个老妖精”,她却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非常自然地缓解了现场的尴尬。特别是第二次宴会行酒令,是刘姥姥完全没有经历过“高大上”场面。她也能依韵顺畅地接上话:左边‘四四’是个人,“是个庄家人”;中间‘三四’绿配红,“大火烧了毛毛虫”;右边‘幺四’真好看,“一个萝蔔一头蒜;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这充满田野情趣的急智回答,水平远远超过了经常混迹酒场的贵族子弟薛蟠“哼哼”韵的粗俗与不通。临别时,刘姥姥跟凤姐说:“虽住了两三天,日子却不多,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难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各房里的姑娘们,都这样怜贫惜老照看我。我这一回去后没别的报答,惟有请些高香天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的,就算我的心了”,非常充分地表达了感恩与祝福,在礼节人情上也做到了滴水不漏。
三进荣国府,凤姐告诉刘姥姥心神不宁如见鬼怪之后,“刘姥姥便说我们屯里什么菩萨灵,什么庙有感应。凤姐道:‘求你替我祷告,要用供献的银钱我有’。便在手腕上褪下一支金镯子来交给他。刘姥姥道:‘姑奶奶,不用那个。我们村庄人家许了愿,好了,花上几百钱就是了,那用这些。就是我替姑奶奶求去,也是许愿。等姑奶奶好了,要花什么自己去花罢’”。这就不仅体现出刘姥姥的会说话善沟通,而是更进一层地体现出了刘姥姥尽力助人而不贪财的高洁品质,绝不像贾环贾芸贾蔷那些自家子弟一般趁火打劫。
第五,“用富贵人所不知用”的处置方法。
贾家势败后,贾环竟然伙同王仁趁贾琏出远门的空隙,将王熙凤死后留下的独生女巧姐儿卖给外藩郡王做偏房。由于有祖母邢夫人作主、舅舅王仁作保山、贾芸已将“名字年庚”送去外藩公馆“立文书兑银子”,悲剧似乎绝难避免了。百般不愿却也万般无奈的巧姐儿“哭了一夜”、“今儿又听见这话(‘你们快快的想主意,不然可就要抬走了’),便大哭起来”、“回来又见王夫人过来,巧姐儿一把抱住,哭得倒在怀里”,情景无比凄惨。平儿“到底是下人,说不上话去”,王夫人虽私下受了贾琏之托,但碍于礼法无力阻挠,结果只能是“人人瞪眼,一无方法。……只有大家抱头大哭”。
恰巧此时,“姐儿的干妈”刘姥姥来到贾府,使用一个简单方法就扭转了危局。“这有什么难的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了事了”刘姥姥听完介绍,迅速调整紧张情绪,很快找到了解决方案:“就到我屯里去,我就把姑娘藏起来”。方案实施起来也简单,“买嘱了看后门的人雇了车来。平儿便将巧姐儿装做青儿模样,急急的去了”。贵族小姐的命运最后要靠乡村老妇的仗义出手来拯救,红楼故事的尾声回应了开头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读者在唏嘘感叹书中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宗教般的净化。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