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是小号大人,却是另一种人

儿童不是小号大人,也就是说他不可能套用一套成人模式来进行思考行动,也不是缩小省略型的思考行动。相反可以类比我们古人讲的"小人"。不是后来我们讲的这个贬义性的意思。而是最早用来与君子相对应,强调不同阶层的一种模式。"小人"的状态,是容易被引导,容易被暗示的群体,容易被现实眼前所利益所蛊惑。既不能信仰理念来推动,而且是用可模仿性和形象思维的模式来思维和涉身类比推动。所以针对孩子这些特点,我们应该用另外一种对待人的思维来看的。

针对儿童可以用故事改善心理适应问题,核心是用儿童能理解的故事语言,把抽象的情绪、困境转化为具体情节,帮他们安全地感受、理解并应对问题,而非直接说教。故事在其中主要起到3个关键作用:

1. 情绪镜像作用:故事主角的经历(比如“小刺猬转学害怕交朋友”“某某小朋友考试紧张”)会让儿童觉得“有人和我一样”,从而放下孤独感,敢于承认自己的不安(如“原来不是只有我怕新环境”)。

2. 安全试错与学习:儿童能通过故事主角的行动,间接“练习”应对方法——比如看到“xXX用分享苹果的方式交到朋友”,会意识到“主动分享可能也能帮我交朋友”,且这种“试错”没有真实压力,更容易被接受。

3. 重构认知与信心:当故事里的困境被解决(如“XxⅩ通过多练习,考试不紧张了”),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建立新认知:“我的问题也可以有办法解决”,进而提升面对现实问题的信心,减少对“困难”的恐惧。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613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