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枫——献礼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

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立故宫博物院,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开端。2025 年,是故宫建院以来首个 100 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同时北院建成,故宫将迎来双院时代,是对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和促进,必将载入中国艺术史册。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更是一个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见证了华夏大地的文化变迁,是最具底蕴的所在,同时也是历史留给后人最大的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每个人只能经历一次,意义非凡!
江枫,字玅泉。1942年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省常州市,中学时代受著名画家陶冷月先生指授,走上从事美术事业的道路,1961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专业,师承潘天寿、顾坤伯、陆维钊、陆俨少等先生。1966年毕业后赴河北省工作。曾任河北画院副院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协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山水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作品三次入选全国美展。作品《阎闾缭绕接山巅》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滨海旭日》曾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作品《诗情画意》入选加拿大多伦多国际艺术双年展,并获铜牌奖;作品《江南水乡秋景》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作品《碧山词意》入选《世界遗产杯国际书画大赛展》并获金奖;作品《黄河之水天上来》入选由文化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此峰只因黄山有》入选《潘天寿与他的学生——中国画作品展》,曾获河北省文艺最高奖——文艺振兴奖。曾赴日本、新加坡等地访问、展出并进行学术交流。2000年入选文化部人才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办的《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展》;入选《当代中国画院》等大型画集及《当代中国画家大辞典》等大型辞书。作品着意追求和探索大自然内在的韵律和意境,融南北二地画风,清劲而雄浑,形成自己的风格。“守住传统,探索现代,取众之长,融汇南北”是他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实践的道路。
《爕门天下险》120×120cm

岁月无声

——著名画家江枫先生的山水画解读

文/汉风

中国山水画从隋唐的金碧辉煌到五代两宋的宏大整肃,再到元明的平淡天然,无不与其时代的生存理念和生存环境紧紧相扣。当山水画进入现当代后,这种体认便愈加鲜明。当代山水画正是从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时代精神的建构中确立了自己的价值和历史地位。有作为的山水画家们几乎都是在现代语境中自觉地探索着、表现着山水画的当代人文情怀和文化应解力.著名山水画家江枫先生便是这众多探索者和表现者之创作于河北。也正是南北两种独特生存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因缘,使他的艺术既具有南方的钟秀和清劲,又具有北方的雄浑和质朴。两种各具特色的文化品质在江枫先生的生命和艺术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融汇。

《黄山薄刀峰》120×120cm

江枫先生的创作有两条线,一条是以江南山水为创作对象的线,一条是以北方大山为创作对象的线。如果说.前一条线是他早期所经历之生命仪式的一种回朔,那么,后一条线则是他近几十年所经历之生命仪式的一种瞻望。从他以江南为母题的创作中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萧散和野逸。在江枫先生的笔下,南方的水泽石桥,荒渚野芷,苇丛呜禽、黑瓦自墙,均被笼罩于艨胧模糊的笔意之中。更由于他那松动散淡的干涩之笔与构成化的意象之形相互生发,使他创作的江南水墨山水不同于任何一位画家,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他正是通过这种特质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用相悖的语言形式完成一种意象追求的成功实践。

《夜樱——旅日所见》68×68cm

从江枫先生以北方大山为创作母体的众多作品中,我们会感受到,在这些构图宏大的作品中,却透着一种内在的钟灵之气,这些以小笔触焦墨皱擦勾勒的作品不但没有失去北方大山的雄伟和宏阔,同时又增加了几分难得的蕴籍和意味。在这里,他同样以一种相悖的语言实现了一种既定的意象创造。从江枫的这种语言及笔墨处理和审美追求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他对宋元山水的深刻理解,同时可以感受到他对语言和形式的独特应解力。

《太行雄关图》120×120cm

六朝的宗炳在其《画山水序》中曾提到:“圣人以神传道”。“山水以形媚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天地万物的内在规律.它同时是一个人、一个画家生命实践和艺术实践的终极追求。道包含着一个艺术家对生命与存在的内在体认,也正是这种体认,才有可能使一个画家超越物形之囿,从而法理俱明、神道俱通,并进人艺术的高境界。从江枫先生的作品,我们似乎是在一种非常熟悉的境遇中神会。然而,当我们进入他的作品之中,细品他那独特的山水形迹和笔墨运筹便会发现,这一切又都是如此地陌生。江枫先生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在一种恒常的视域情景中营造着一种非恒常的存在表达。而在他那独特的存在境遇和艺术空间中,始终透出一种人烟罕至的空疏和冷隽,既使在他的作品中特意安排了人迹生存的符号如古屋、老桥,那种空疏和冷隽依然如故。正是这种从现实的物象和现实空间向心象、心境的超越,使江枫先生的作品具有一种奠名的古意和对岁月的回溯之感。也正是这种心灵的回溯,使江枫先生_的艺术语言在道和理、心和象之间找到了一条自由转换的路径。

《黄河之水天上来》120×120cm

就中国画而言,从它诞生时的指向就决定它是一种超越的艺术,井具有形而上的内在品质。更由于中国三大哲学支柱中的两根支柱一一佛、道本身就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品质。而山水画精神皈依的指向也一直在佛、道之间,所以说,山水画向形而上的超越是一种必然的超越。也正是这种超越,才有可能使现代山水画具有更内在,更深刻的蕴涵和更加宏大的阐释和解读空间。我想,江枫先生于此一定深有所悟,因此才产生了他那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语言追求。

《虎跳天下险》240×120cm
《绝塞依天险》134cm×68cm 2004年
参加全国美展作品《浩歌赋太行》
《香冷入瑶席》120×120cm
《楼观浙江潮》70×100cm
参加全国美展作品《飲马胭脂河》
《七彩丹霞一河西走廊纪行》90×96cm
《嘉峪关》90×96cm
《鸣沙山月牙泉》90×96cm
《敦煌莫高窟》90×96cm
《廊桥似梦》68×68cm
《清灕世界》68×68cm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617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