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游戏改变世界》,听懂孩子说“我喜欢游戏”的真心话

作为家长,我总在琢磨孩子挂在嘴边的“游戏最好玩了”到底藏着什么。直到读完简·麦戈尼格尔的《游戏改变世界》,我试着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感受游戏世界,才真正听懂了他这份热爱背后的真心话。

在孩子眼里,游戏是努力就有回报的魔法世界。他跟我说过:“妈妈,我在游戏里砍怪、做任务,马上就能拿到经验和装备,升级特别快!”可现实里,他背单词要反复记才不会忘,做数学题错了还要订正,努力的结果总来得慢吞吞。游戏里没有“白忙活”——哪怕只是采集一棵草、运送一个道具,屏幕都会立刻给出反馈,那种“我的付出被看见”的感觉,让他越玩越有劲儿。就像他上次兴奋地展示解锁的新皮肤,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那种成就感,是课本里的红勾很难替代的。

游戏是孩子能自己说了算的小天地。他常抱怨:“每天要听老师的、听爸妈的,连玩什么都要被管。”但在游戏里,他能自己选角色、定路线,想先闯哪关就闯哪关,想组队就组队,想单打就单打。我见过他玩建筑类游戏时,认真规划每一栋房子的位置,嘴里念叨着“这里要建个花园,那里弄个跑道”,那种专注又自主的样子,完全不像平时那个需要提醒的小不点。对孩子来说,游戏里的“话语权”,是他对“长大”的一种向往,是想证明“我能自己做决定”的小小心愿。

游戏还是孩子找到好朋友的快乐星球。他总跟我分享游戏里的趣事:“我队友超厉害,上次我快输了,他救了我!”“我们公会一起打BOSS,赢了好多奖励,大家都好开心!”现在的孩子大多独自长大,邻里间的小伙伴少了,校园里的交往也有竞争压力,可在游戏里,他们能因为共同的兴趣聚在一起,不用在意成绩好坏、家境如何,只需要一起配合、互相帮忙。那种“有人跟我一起努力”的归属感,那种失败了有人鼓励、成功了有人喝彩的温暖,是孩子在现实里很难轻易得到的。

读完《游戏改变世界》,我不再纠结于“让孩子少玩游戏”,而是学会了倾听他的真心话:他喜欢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被肯定的快乐、自主做决定的权力,还有志同道合的友谊。作为家长,我们不必急于禁止,不妨试着把游戏里的美好搬进现实:给孩子的学习拆成“小任务”,完成就给点小奖励;家里的小事让他多参与决策,比如周末去哪玩、买什么文具;多带他参加集体活动,让他在现实中交到好朋友。

原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游戏,看到的不只是屏幕里的虚拟场景,还有他内心的真实渴望。当现实能满足这些渴望,游戏自然会变成生活里的“调味品”,而孩子也能在真实的世界里,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与成长。

要不要我帮你把孩子常玩的游戏和现实场景结合,设计几个“孩子能主动参与”的游戏化小任务,让他在生活中也能收获成就感?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645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