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破解了北宋这本畅销书的密码

【原创】

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九月二十二日,苏轼在开封,他有个道士朋友葆光道师要回庐山,他亲笔书写《黄庭内景经》(道教重要经典,强调内丹修炼和人体脏腑功能)并作跋相赠,随后,当时的著名画家李公麟(龙眠居士)又为经卷绘制了插图,在卷尾添加苏轼与葆光道师的画像。因为有李公麟画作的加持,苏轼将其称为“希世之宝”,并作赞诗表达感慨。

李公麟出身名门大族,善画人物,尤工画马,与当时的核心文人圈子交往密切,是苏轼等人在驸马爷王诜家进行西园雅集的参与者和记录者。清人对他的评价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龙眠而后未有其匹,恐前世顾(恺之)、陆(探微)诸人亦所未及也。”

图片

所以,李公麟的画作让经卷“民间争诵,纸价为贵”。

我猜想,“民间争诵,纸价为贵”的不是手书原版,而应该是刻版之后的印刷版,当时的刻版印刷术已经相当发达,不然苏轼的诗也不会流传那么广,也很有可能不会发生“乌台诗案”。

诗案的事翻篇了,苏轼自己恐怕也不会意识到他的牢狱之灾来自科技的狠活,总之他现在又高高兴兴为朋友抄经、请朋友插图、为此事赋诗。

也就是说,他们一起制造了一本畅销书。

很明显,这本畅销书的成功有几个我们现在都很熟悉的流量密码:

1、苏轼(的书法)和李公麟(的插图)两大IP强强联合。

2、苏轼与葆光道师“真人出镜”,在没有电视传图像的年代,这就是“有图有真相了”。

3、他们的这场合作本身,就是一次高规格与高质量的文化事件,书商炒作的卖点不要太多。

不过,我也不得不说个扫兴的事。

虽然李公麟与苏轼的关系很好,苏对李的评价也相当高,苏轼流传至今的标准相,基本都出自李公麟之手。尤其这幅《扶杖醉坐图》,更被誉为最像苏轼本人的画像。

但是,乌台诗案期间,李公麟在路上碰到苏轼家人,却用扇子遮脸,互不相见。苏轼后来并没计较,东山再起回到开封的时候,照样来往如初。李公麟又画了第二幅《西园雅集图》。以上这本畅销书的合作,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而,苏轼作品至今畅销,他的这份坦荡和雅量,才是亘古不变的密码。

【东坡日历】2025年11月11日,周二,乙巳蛇年,农历九月廿二

44岁,是日,在开封,狱中,供状。轼。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九月廿二。

46岁,是日,在黄冈,书《集归去来兮辞》六首。轼。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九月廿二,时任黄州团练副使。

52岁,是日,在开封,撰《赐嗣濮王宗晖生日礼物口宣》、撰《赐尚书左丞刘挚生日诏》。轼。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九月廿二,时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

53岁,是日,在开封,蹇道士拱辰(葆光)将归庐山,书《黄庭内景经》一卷以赠,作跋。其归,又赋诗送之。轼。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九月廿二,时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

54岁,是日,在钱塘(浙江杭州),王巩罢密州,余简慰之。轼。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九月廿二,时任杭州知州。

书《黄庭内景经》尾,并叙

余既书《黄庭内景经》,以赠葆光道师。而龙眠居士复为作经相其前,而画余二人像其后。笔势隽妙,遂为希世之宝,嗟叹不足,故复赞之。

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九月廿二,河南开封,时年53岁

太上虚皇出灵篇,黄庭真人舞胎仙。髯耆两卿相后前,丱妙夹侍清且妍。

十有二神服锐坚,巍巍堂堂人中天。问我何修果此缘,是心朝空夕了然,

恐非其人世莫传。殿以二士苍鹄骞,南随道师历山渊。

山人迎笑喜我还,问谁遣化老龙眠。

丱(guàn)1、古代儿童束的上翘的两只角辫。2、 年幼。

“丱妙”:形容女子年幼貌美,或指歌舞伎。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651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