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纠错激励敢作为

早前,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纪委监委通报的一起基层干部容错免责案例,干部谢某某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中,对项目部分技术指标缺失采取了容缺办理人防事项审查,的方式,事后企业及时补充材料。此举虽违反《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却为企业节省成本200余万元,也未发现谢某某谋取私利情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同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鲜明提出“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严守纪法边界、公私边界、权责边界,规范开展容错纠错工作,对实干者鼓励,对探索者宽容。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一些领导干部担当意识不强或者按部就班、安分守纪,做事只求“无功无过”;也存在不敢、不想、不愿容错纠错的情况;有的担心被故意曲解或捕风捉影引起投诉、“举报”行为。许多干部认为无必要冒险,选择明哲保身,这不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对个人而言,也错失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容错纠错机制就是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

当然,容错机制不是当作逃避责任的挡箭牌。有些党员干部认识不到位,认为容错是让纪律“松绑”,当作“保护伞”;有的存在不分性质“凡错皆想容”、“有错就要容”的思想。对于不担当不作为贻误事业发展、疏离干群关系、损害党的形象的行为还是要严肃处理的。实施容错纠错需全面、客观、历史、辩证看问题,综合考虑容错情形,审慎对待容错流程,准确认定相关案例,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容错纠错工作,仍需多注重协调衔接,加强总结交流,强化职能部门联动,与干部问责、选拔任用制度的相互衔接,实现整体协同推进。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积极回应诉求和期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到容纠并举,帮助党员干部深刻反省、纠正错误,积极消除影响。

以上容错纠错典型案例正面宣传,与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典型案例形成鲜明对比,让党员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大胆改革创新、实干担当,更好地服务群众,投身干事创业浪潮中去。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812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