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松阴玩月图》

《松阴玩月图》与前面讲过的《举杯邀月图》都是文人月下抒怀的场景,表现出的人物的精神品格却不大相同。

一幅是仰头举杯邀月,借李白的诗句,以一种疏狂的姿态,表达文人洒脱豪迈、超然物外的个性。

一幅是松下低头抚琴,用文雅清寂的方式,表现文人栖迟林壑、孤高自守的风骨。

从细节来看。

松阴玩月图

画中以松石撑起整个画面,成为视觉中心。

先看巨石。

细节部分

山石以险峻突兀之姿呈现。折角凌厉,线条简练刚劲,很具视觉冲击力。

画家使斧劈皴来表现山石结构,笔锋侧扫如同刀劈斧凿。

同时用深浅不同的墨色层层渲染,进一步强化石块的肌理质地与阴阳向背。

山石的险绝坚硬,恰似文人的风骨,遗世而独立。

其走势也如同隐形的脉络,很自然地引领着观者的视线落于松下的文人,从而将自然与人文巧妙连接,富有诗意。

再看松树。

细节部分

这棵古松以“之”字形斜向上方伸展。

夸张的姿态既具艺术的美感,又凸显出坚韧不屈的个性。

松针则以攒针式向外生长,尽显其蓬勃的生命力。

古松的旁边,错落分布着低矮杂、几株小竹和一些杂草。

它们以细碎、随意的姿态丰富了空间层次,烘托了画面的氛围感。

如果说松树代表的是“孤高坚守”,那么这些树木杂草喻示的就是“随性洒脱”。

它们都是文人品格的外化表达。

再看人物。

细节部分

只见文人身着白衣,宽袍大袖,静坐在圆凳上,似抚琴遣兴,又似欣赏月色。

旁边的童仆则穿着质朴。虽然因画面过于模糊,看不清具体动作,却能感受到是在为文人雅趣而忙碌:也许是在汲水煮茶,也许是在整理雅器。

二人一主一次,一动一静,一雅一朴,令文人的精神追求有了烟火日常的支撑。

诗意空间并非虚无缥缈,而存在于可触摸的茶汤炊烟之中。

文人的前面:

细节部分

悬崖峭壁的勾勒,为画面铺展了空间层次。

小溪蜿蜒而来,悄然拉伸了画面的纵深感。

潺潺的溪水仿佛给月色晕染出了听觉维度,让观者在欣赏月色之余,多了“听月”的趣味。

画面的上方,空寂的留白、淡墨的远山,将“静”与“空”的意境铺陈到了天地尽头。

说好了“玩月”的,月亮又在哪里呢?

细节部分

原来一轮明月正悬于夜空中。

画家并没有对圆月做工笔细描,却在那松针的疏影里、溪水的流淌处、留白的空茫中,都留下了月光的清辉。

《松阴玩月图》,绢本,设色,纵25.0cm,横25.1cm,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823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